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活过来、传下去
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展示日本侵华罪证
河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演出季开幕
陕西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
黑龙江文化系统政务工作培训班举办
中山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受热捧
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顾欣接受调查
图片新闻
琼鲁赣宁晋青年交流舞蹈技艺
口技技艺首次举办专场演出
京津冀鲁辽油画展示“环渤海风采”
《明天会更好》公益演唱会将唱响
纪录片《长春往事》登陆央视科教频道
湖北黄石举办“西塞神舟会”系列活动
业界研讨检察官文化建设
大学生出书当三思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5-07-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出书当三思

    杨晓华

    随着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图书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过去只有学者、作家、官员等身份的人才能拥有的“特殊权利”,现在转而成为几乎人人都能干的一件事。近年来,不少在校大学生出书经常引发媒体关注和讨论。

    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传播的载体,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一生中能出几本书,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固化到知识与文明的链条上,不啻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情,但是出书若非是敝帚自珍仅作私人纪念,而是要作为公众读物出版流传于世,则必须认真考量其真实价值和意义。否则,对自己来说,不仅靡费钱财,还会折损信用,得不偿失,对阅读者来说也是开卷无益。

    对尚在象牙塔内读书深造的大学生来说,精力充沛,韶华易逝,最应该做的是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大量读书、多读好书,尽可能全面地接续知识、思想的薪火,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是急功近利、大跃进式地“著书立说”。如果学子出书纯粹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甚至招摇过市,于己于人就毫无益处了。

    百家横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