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华
随着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今,图书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过去只有学者、作家、官员等身份的人才能拥有的“特殊权利”,现在转而成为几乎人人都能干的一件事。近年来,不少在校大学生出书经常引发媒体关注和讨论。
俄罗斯作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传播的载体,在人类文明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一生中能出几本书,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固化到知识与文明的链条上,不啻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情,但是出书若非是敝帚自珍仅作私人纪念,而是要作为公众读物出版流传于世,则必须认真考量其真实价值和意义。否则,对自己来说,不仅靡费钱财,还会折损信用,得不偿失,对阅读者来说也是开卷无益。
对尚在象牙塔内读书深造的大学生来说,精力充沛,韶华易逝,最应该做的是抓住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大量读书、多读好书,尽可能全面地接续知识、思想的薪火,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是急功近利、大跃进式地“著书立说”。如果学子出书纯粹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甚至招摇过市,于己于人就毫无益处了。
百家横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