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淼
近日,由深圳艺术学校创演的《琴舞之魂——大型艺术实践教学原创晚会》在广东深圳大剧院上演。晚会以独辟蹊径的创意、精彩纷呈的舞台征服了所有观众。
这台名为《琴舞之魂》的晚会,汇集了深圳艺术学校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涌现的精品佳作,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显示了这座曾经走出李云迪、陈萨、张昊辰等艺术之星的学校作为深圳艺术生力军的强劲实力和蓬勃希望。
晚会的别具匠心之处不仅在舞台之上,更在舞台之下。演出当晚,观众一走入深圳大剧院的大堂,就已置身歌舞的海洋——这处宽阔的空间成为舞台的有机延伸,艺校的学子们分布在不同区域内展示学习成果。
铜管乐重奏《水上音乐》的演奏吸引了一大批音乐爱好者驻足;木管乐组的《四小天鹅》、《音乐的和谐》引得现场小朋友跟着起舞;吉他四重奏《探戈》、手风琴合奏《快乐的西班牙骑士》,将观众的注意力拉到了又一个演出台前;琵琶重奏《送我一支玫瑰花》、高胡古筝二重奏《渔舟唱晚》、扬琴重奏《弹词三六》等呈现着各具特色的音乐风貌。
在舞蹈区,充满现代感的舞蹈《一起摇滚》、《风的孩子》让观众感受到身体律动的美感;影视表演班学生表演的《绕口令串烧》令观众叫好声不绝于耳;美术专业的学生也在现场进行写生。这些在“导引区”的表演成为舞台演出的先声,让观众提前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晚会总导演、深圳艺术学校校长黄启成介绍,艺术不分剧场内外,融入观众中的这些表演是对艺术生命力的很好检验,为观众近距离表演,也让这些节目获得了新的生机。
作为正篇的《琴舞之魂》原创晚会在雷雩指挥、深圳艺术学校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的交响诗《查拉斯特拉如是说》中开始。紧接着,在舞台的立体背景上,7台三角钢琴同时奏响优雅的《花之圆舞曲》,青春舞蹈团的少男少女们跳起了浪漫欢快的舞蹈。
之后的《苗鼓声声》、《战台风》、《二泉随想》等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将器乐演奏和舞蹈融合。而这些作品,并非简单地将两种艺术形式拼凑在一起,而是从作品内涵、器乐特点等方面深度挖掘,将两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无缝对接。黄启成说,这样的创新诞生于偶然。
“那年,学校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进行交流演出。在机场转机时,对方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剧场舞台非常大。而当时我们准备的都是器乐演奏、舞蹈、杂技这样类型单一的节目。如果在硕大的舞台上只表演二胡独奏,从视觉上肯定不会好看。于是,我叫来了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用了两个多小时为她和原本的二胡独奏编了个节目。没想到,演出时引起了轰动。回国之后,我们又进行了细致加工,于是有了现在的二胡与舞蹈《二泉随想》。”黄启成说,《二胡随想》的成功,也促使学校在创新乐舞方面进行了更多的尝试,而这也是将晚会定名为“琴舞之魂”的原因。
作为压轴表演的钢琴协奏与舞蹈《黄河》,是《琴舞之魂》晚会的最大创举。由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担纲艺术指导的这段大型综合艺术表演,创造性地将脍炙人口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与充满血性阳刚之气的舞蹈融为一体,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先烈的追怀和对革命传统的致敬,也传递着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演出完毕,全场掌声雷动。
“为了这台熔多种艺术精华于一炉的演出,深圳艺术学校的师生进行了半年多的精心准备。在深圳市文体局领导的支持和艺术指导但昭义教授的全情投入下,我们展现了应有的实力、活力、魅力,让艺术之花在今年夏天别样绽放。”黄启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