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虔敬,让青春不败
回声壁
太行浩气
个展秀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书画展在京开幕
杨晓阳大写意理论研讨会举办
2015全国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举办
百幅书画摄影作品展示“至美乐山”
徐悲鸿《奔马图》《松鹤图》制成黄金画
中艺财富首场拍卖会将开槌




 中国文化报 >  2015-07-1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虔敬,让青春不败

胡立辉

    近日,随着国产动画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神奇的票房逆袭,该影片的手稿被网友广泛转载,这些历时4年完成的概念美术图和原画稿,亦成为观众定位该影片为国产动画片“良心之作”的有力佐证,勾起了观众群体性的年代追忆。

    1956年,新中国连环画奠基者刘继卣以《西游记》里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闹天宫》组画可说是最早的漫画版《西游记》。不管是人物造型,细节和着色均可称艺术上品。当年其为了创作《闹天宫》,闭门谢客,潜心创作,使齐天大圣这只霸气的猴子在电视、电影还未普及的年代,便以连环画的形式,成为彼时孩子们追捧的形象。

    近年,提起国产动画,观众往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而《大圣归来》或可证明中国的动画基因依然强大。因此,笔者想说的是,对待艺术就是要有一股死磕的劲儿,才有可能创作出抓住艺术灵魂、打开观者心扉的作品,留住鲜活、青春的生命力。

    说到对艺术的虔敬之心,许多老艺术家的确起到了以身垂范的作用。7月14日,105岁的老画家王兰若与世长辞。这位跨越了晚清、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及至新世纪,期颐之年依然执笔蘸墨、变法创作,饱经沧桑却初心不改的艺术家,将一生跌宕事,尽付了丹青中。今天我们再去缅怀先辈艺术家之时,首先祭奠的应是他们那颗对待艺术的虔敬之心,由此再去品读他们的作品,或许能获得到更深切的感受:老者之作,青春不减。

    从本周已经拉开的暑期档,使得以年轻艺术家为主体的展览持续蔓延。近日,北京的几大艺术坐标便由青年艺术家的项目占领。包括了7月11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开幕的华宇青年奖(HYA)艺术家支持计划的个展项目“两点之间没有直线:胡为一个展”和时代美术馆开幕的“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青年艺术家项目,同时还有即将于今日美术馆开幕的“2015 ‘喂 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第四期”“今日美术馆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十周年特别展暨十年:‘凯撒艺术新星’”以及不断推进中的“青年艺术100”项目等。艺术界的这股青春热度近年来一直不减,而今年的热潮中也出现了新的反思和新的推动。

    在各艺术机构、美术馆都在为如何于青年艺术项目“堵车”的环境下,独辟蹊径而烧脑时,青年艺术家更应摆脱“被趣味”和“被标准”的陷阱,用干净、纯粹且虔敬的艺术之心去不断反思自身经验,打开艺术的新视觉、新感知和新价值。以借思考、领悟和坚持死磕的劲儿开启新时代的艺术语言,证明艺术青春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