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娜
驱车行驶在314国道上,前往这条路的终点——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上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红其拉甫口岸,并不是一条坦途。行驶时间长达10个小时,还要应对逐渐加重的高原反应,但在这迷人的夏季,能够邂逅大雪、冰山、石头城和祖国西大门红其拉甫,纵使在海拔5100米的大雪中双腿发软、头疼欲裂,也觉得不虚此行。
朝圣之地不只有西藏
位于三国边境的塔县,海拔超过3000米,这里有世界第二大高峰的主峰,也是帕米尔高原的主要腹地。边境国门、冰川公园、古城遗址、湿地草原看遍地牛羊,除了西藏,这里其实也是朝圣之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今日的塔什库尔干旅游逐渐走热。
在我国帕米尔高原之东,茫茫昆仑山之西,有一片被千峰万壑相隔的洁净世界,那就是雄踞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县。说起塔县,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若提起塔吉克族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曾经影响一代人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我国的西大门——著名的红其拉甫口岸以及海拔7546米、有世界“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峰……便能瞬间拉近游客与这个仅有3万多人雪域高原小城的距离。
据塔县旅游局局长严慧介绍,塔县是中国唯一的塔吉克自治县,是塔吉克这一古老民族世居之地,中国现有3万多塔吉克人,80%居住在塔县。
塔县县城并不大,一条主街、两个十字路口,几百米外就是绿色的滩涂草原和可望而不可即的雪峰,不一会儿便能将小城转一圈。行走在塔县街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突出其民族特色的雕像,而在众多雕像中最常见的就是山鹰了。据当地导游塔吉克姑娘孜巴姑丽·达克介绍,在民间传说中,鹰是英雄的形象,塔吉克人将山鹰作为该民族的图腾。
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里是“石头城堡”的意思,在塔县,有一个丝绸之路上极富战略地位的城堡——塔什库尔干石头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丝绸之路的中道、南道的交汇要冲,在历史上,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和唐玄奘等都曾到此。
如今,石头城遗址位于县城北侧的高坡上,是我国最西段帕米尔高原上一处重要的古遗址,从晋代延续至清代几经更迭,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石头城中由官府、军政官员宅第和佛庙组成的内城保护较为完整,古堡的威严还依稀尚存。
据严慧介绍,石头城已于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每年都吸引众多中外探险家、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作家等不远万里来此一睹石头城古朴而神秘的面容。
高原国门回味千年丝路
10年之前,塔县只是一座拥有高原、牧场、鹰和古堡的丝路千年古镇。而10年之后,蜂拥而至的游客、房地产开发商、矿产公司给塔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雄鹰划过天际,厚厚的雨雪层向地面无限压来,记者一行乘坐中巴驰骋在号称连接丝绸之路的国际友谊大道——中巴友谊公路上,而此行的目的地则是矗立于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
在来之前,记者对红其拉甫早有耳闻,在每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放的边防官兵向全国人民拜年的镜头里,总会出现这个国门的镜头。
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行车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里的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中国大部分地区早已步入炎炎夏日,而在从喀什前往红其拉甫的路上,随着海拔的攀升,雪花早已在窗外飘洒,不远处寸草不生的荒山逐渐披上了厚厚的冰壳,车外早已是一派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来到红其拉甫口岸,威严的国门前面矗立着两块红黑文字汉白玉石纪念碑——中巴友好公路纪念碑和国境界碑。严慧告诉记者,国境界碑是中巴友谊公路中国段的终点,而红其拉甫作为目前新疆海拔最高的国门,自1986年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成为多国游客往返边境,探奇索幽、大饱眼福的红色旅游胜地。
严慧说,近年来,塔县紧紧围绕打造“旅游强县”的战略,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旅游宣传力度,使得塔县旅游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13年塔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7万人次,不仅有效地拉动了当地跟旅游相关的产业,而且经济效益明显。
不过目前,游客若想前往塔县旅游,需从喀什转车且只有314公路可走。但由于沿途海拔较高,是雪崩、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恶劣的气候和路况以及漫长的车程,成为塔县旅游发展的短板,对其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塔县已经于2013年启动了机场选址工作。作为国家“中巴经济走廊”的重大项目之一,这个名为帕米尔的机场已进入选址评估的最后阶段,建成后将是新疆第一个高原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