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领先的不仅仅是“速度”
在惠民服务中培养市民文化消费习惯
第二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颁奖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
河北廊坊与天津津南开展区域联动
北京举行全市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议
江苏宿迁文化馆系统组织技能大赛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5-08-1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省太仓市大剧院巧花心思提供观演实惠
在惠民服务中培养市民文化消费习惯

    太仓市民用文化惠民卡在大剧院购票      郁丽娇 摄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实习生  黄思宇

    “以前看精品剧目和演出只有跑上海,现在在自己家门口就能看到了。”这是江苏省太仓市许多市民的共同感受。8月8日,太仓这个江南小城中的文化地标——太仓大剧院迎来了开放4周年的日子。2011年至今的统计数据显示,太仓大剧院每年保持着80场以上的演出量,国内外一流演出比例超过1/3,平均上座率六成有余,4年来全市有超过25万人(次)走进大剧院观看演出。一项市场调查显示,40%以上的太仓市民来过大剧院,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每个季度就要去一次大剧院。这座小城里的大剧院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对普通百姓而言,观看剧目是了解一座剧院品质的最直接的途径。4年间,太仓大剧院组织的演出包括世界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呀》、喜剧表演艺术家陈佩斯的《阳台》等众多国内外优秀作品,基本实现了“每月有亮点、每季有惊喜”。2014年末,一场来自圣彼得堡俄罗斯芭蕾舞剧院版本的《天鹅湖》点亮了这座小城的夜晚,开演前一票难求。

    请名团、演好戏,力推精品往往随之带来成本高的难题。太仓大剧院开拓多种途径,不让观众成为运营成本的承担者,巧花心思为百姓提供观演实惠。比如,来自新加坡的大型魔术戏剧《视界》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时票价高达1280元,但在太仓大剧院却以200元的低票价惠民。近年来,由于上海等大城市中的剧场档期较满,一些当地文艺院团难以找到剧场完成新戏的合成彩排。太仓大剧院借地域及场地优势,吸引一些剧团来此进行合成彩排,大型原创越剧《甄嬛》、昆曲《景阳钟》、现代芭蕾《简·爱》等剧目,都选择在太仓大剧院完成合成彩排后就地首演,并推出低廉票价。

    源源不断的优质演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太仓市民踏入大剧院。如何将这种文化消费形成常态呢?提交一份个人资料,交上10元钱工本费,即可成为太仓大剧院的会员,可以享受免费会员资讯、会员专享折扣、定期的互动活动等。目前,太仓大剧院的会员已超过3500人。大剧院市场部主管郁丽娇说:“这些会员往往是文化消费的先行者和引领人,今天吸引一名会员,就等于为明天增加一位观众,帮助更多市民培养文化消费的习惯。”

    太仓大剧院总经理马敏辉告诉记者,大剧院平均票价维持在150元,每场演出都要保证相当数量的80元低价票。这一票价制定源自系统的市场调查,从而制定出符合本地消费水平的票价体系以及各种优惠活动。如“文化惠民”系列演出,每场票价降至50元,购买了“文化惠民卡”可以优惠到10元;针对成本相对较高的大型演出,则推出“开票日对折”“阶梯折扣”等优惠活动,鼓励观众提前购票;同时大剧院还积极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通过剧院让利、银行补贴的形式,令观众享受更多实惠。记者想起去年底一年一度的“文化惠民卡”发售的日子,太仓大剧院的门口早早地排起长队,“听说上海沪剧院来唱戏,用惠民卡购票只要10元,大剧院给足了实惠,也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福利。”

    据悉,除常规演出外,大剧院还积极开展艺术普及工作:剧院开设的“艺术课堂”邀请国内外艺术家普及艺术知识;剧院组织的“文化名人太仓行”,邀请国内外文化名人分享自身艺术生涯;此外还有非常实用的、手把手教授的钢琴演奏课程,有舞蹈家金星、沪剧名家茅善玉、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等名人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和艺术感悟。普及活动均免费开放,为市民津津乐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