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电影衍生品:被遗忘的“金矿”
《三体》斩获“雨果奖”且喜且忧
央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播出
北京演艺集团唱响抗战歌曲
图片新闻
山东多个展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龙江文博会设三大主题馆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顾欣被批捕
从“市郊僻壤”到“文化热土”




 中国文化报 >  2015-08-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体》斩获“雨果奖”且喜且忧

    王志顺

    近日,被誉为科幻文坛诺贝尔奖的“雨果奖”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他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人。刘慈欣获奖足以让国人为之感到骄傲自豪。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最好证明。

    欣喜之余,忧从中来。虽说刘慈欣为中国科幻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但是除了刘慈欣,在国内找不到第二个科幻领军人和作家群。正如刘慈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三体》只是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特例,中国科幻小说的整体水平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个差距应该引起有关部门以及相关文学奖评委对科幻小说创作的重视,至少应该在几个权威性的文学奖作品申报和评选结果中予以体现。可能是由于“文学是人学”这一观念长期主宰着我们的头脑,科幻小说并没有进入太多传统的文学评奖,也没有足够多的官方影响力,在中国文坛是孤独的,这对科幻小说和作家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我们当然需要大量的既富文学性又富思想性的纯文学作品,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既然将幻想中的火箭、卫星、宇宙飞船、登月计划变成了现实,那么也需要作家在创作中对未来社会和科技给予艺术化的预测和想象,或者在想象变为现实后对其给予艺术化的描写。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坚持传统题材创作的作家,还是热衷于官场小说的作者,抑或那些专注抒情的文学爱好者,是不是在创作之余,也应抬头看看浩渺的星空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