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寻找卢沟桥抗战老兵金振中
满腔热血沃中华
从拍案称奇到太息掩涕




 中国文化报 >  2015-08-2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卢沟桥抗战老兵金振中

    金振中

    剑  钧

    五年前,我有幸结识了郭景兴老先生。郭老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早期会员,也是有着传奇人生的抗日战争史学专家。郭老一九四八年参加我党地下工作,一九七九年到卢沟桥文物保管所工作,一九八一年任所长,一九八四年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备处主任。他长期从事七七事变和卢沟桥研究,与卢沟桥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消息:八月十四日,北京市各界代表和抗战爱国将领家属五十多人,在卢沟桥上举行了当年直接指挥卢沟桥保卫战的二十九军营长金振中的骨灰安葬仪式。七七事变时,金振中所在营驻防卢沟桥。事变当天夜里,他率部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

    郭景兴和夫人蒋亚娴饱含热泪目睹了那场庄严仪式,压在心头两年之久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为让这位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不再流血又流泪,他们那两年几经奔走,多方呼吁,终可告慰卢沟桥畔的抗日英魂了。“亚娴,振中先生可以瞑目了。”郭景兴站在卢沟桥上,望着不远处的宛平城动情地说,“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之前,金振中在故乡的追悼大会庄严而隆重,灵车途经大街时,自动吊唁的群众水泄不通。追悼大会上,郭景兴眼前浮现出一个历史画面:当年日寇向卢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二一九团奋起还击。金振中营长也立下誓言:“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他挥舞大刀亲率敢死队勇猛冲锋……中国的八年全面抗战,由此拉开序幕。二十九军的爱国精神旋即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世界日报》以《二十九军大刀杀日贼》的大幅标题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进攻大王庙,被宋(哲元)部大刀队迎头痛击……昨日(日军)围攻南苑,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大获全胜……”时在上海的著名作曲家麦新读之心潮汹涌,热血沸腾。他在卢沟桥事变的几天后便完成了《大刀进行曲》,这首激荡人心的进行曲,很快流传到抗日战场的每个角落,成为妇孺皆唱的嘹亮战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谈及郭景兴夫妇与金振中先生的友谊,还要从去河南固始县寻访金振中的由来说起。一九八二年八月郭景兴主持召开了“征集七七事变文物资料”座谈会,邀请了原二十九军将领及在京部分家属到会。二十九军曾是有十几万人的军队,经过漫长岁月,幸存者不是很多了,但仍然遍布全国,寻找抗战老兵,将流落民间的文物、史料和资料征集起来,有助于弥补卢沟桥抗日史料不足,还可有力回击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歪曲和谬论。

    他对我回忆:“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同志,她时任民革北京市副主委。她明确地告诉我原二十九军一一零旅二一九团三营营长金振中是当时卢沟桥的一线指挥官。接着我又采访了赵登禹将军的女儿、原北京市民革办公室主任赵学芬。我从她给我提供的文史资料中看到了何基沣将军在回忆录中盛赞金振中在七七事变中奋勇杀敌、不怕牺牲,‘不愧为真正的民族英雄’。后来,我又找到了一九三七年宛平县政府秘书洪大中,以及总参炮兵部队郑州干休所的张又桐等同志,他们都推荐我去找金振中。”

    郭景兴由此开始了寻访抗战老兵金振中的历程。身为七七事变历史文物资料征集组组长,他召集了蒋亚娴、张红旗、段小微、陈静四名组员,研究了采访金振中的提纲和采访任务。

    郭景兴因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备工作,晚去了两天,他先乘火车到信阳,信阳专区领导派车送他到固始县。司机是个老同志,边开车边聊天,他得知郭景兴的来意后自豪地说:“我们河南出了个抗日英雄吉鸿昌!”显然,他还不太了解河南还有位抗日英雄金振中。

    郭景兴向我讲述了对金振中的印象:这位年过八旬的抗日英雄,虽人生坎坷,但眉宇间豪情四射,军人风范不减。他从军期间和日本鬼子打过好多恶仗,对卢沟桥一役记忆犹新。他清楚地记得,一九三六年春,他接到团长吉星文的命令,迅速带全营一千四百余名官兵赶赴宛平城,安排城内及卢沟桥的防务,因为这是北平西南门户,一旦失守日军将长驱直入北平。此时,日军已进驻丰台,形势相当紧张,给人的感觉是日军剑拔弩张,只差一个机会了。七月六日,旅长何基沣来电话指示,密切监视日军行动,如遇挑衅,一定坚决回击。听到命令,官兵们群情振奋,纷纷表示:“誓死抵抗,与卢沟桥、宛平城共存亡。”金振中老人回忆,卢沟桥保卫战打得相当艰苦,他们多次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硬是没让日本鬼子跨过卢沟桥。老人还说,他在指挥追击逃敌时,没发现隐匿之敌,结果被敌人扔来的手榴弹炸伤左腿,接着敌人又射来一发子弹,子弹从他的左耳穿进,从右耳下穿出。这种伤情十人十死,他却大难不死。一九三八年伤愈返回部队后,又参加了后来的对日汉口会战。

    郭景兴和征集组的同志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金老家。他们没想到金老当年血染杀场是那般惊心动魄,也没想到金老家境是那般清贫简陋。征集组通过采访金振中和他提供的史料,以及县文化馆领导的介绍,基本完成了第一个任务。

    下一个任务就是要了解金振中的历史情况和七七事变后的表现以及起义经过。这需要调阅历史档案,县文化馆同志面露难色,提出金振中一九五三年曾被定为历史反革命,是经固始县委统战部处理的。郭景兴便去了统战部。接待人员说:“金振中的档案在定为反革命分子后,作‘敌伪’分子处理,转交公安局了。”郭景兴和征集组的同志都很诧异,金振中已落实政策四年了,现为行政十九级国家干部,河南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不想,个人档案居然装的还是“敌伪”分子,这太不可思议了!他们由朱泽勤陪同去了公安局。县公安局看了介绍信,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把金振中全部档案给他们看,还答应重要材料可以复印。

    郭景兴从档案中了解到金振中从卢沟桥事变一直到全国解放那段历史的详尽情况:金振中在卢沟桥身负重伤,送保定医院救治。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三年间国民党将二十九军改编为七十七军。金振中于一九三八年伤愈后重返前线,参加了七十七军的汉口保卫战,时任七十七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上校团长。后任一五六旅副旅长,一七九师一零六五团团长。一九四三年因作战不利被撤销团职,回家闲居。这期间,他所在的军队一直在何基沣将军领导下。一九三八年何基沣到延安会晤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日主张,并于一九三九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何基沣以抗日救国为第一要任,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怀疑,被明升暗降削弱了兵权。金振中与何关系密切,也受到株连,于一九四四年被召回部队,调军部任少校附员(闲员)。一直驻在属编余人员的军官队。

    淮海战役时,国民党七十七军、五十九军两位副军长何基沣、张克侠率所部万余人在贾旺起义。当时金振中驻在离徐州三十里的柳泉,闻讯立即追赶起义部队,中途被国民党军队截回徐州看管,后被解放军解放,送华东军区高教团学习三个月。经鲁南军区审核,属于起义人员,颁发起义证书,于一九四九年回固始老家。他将起义证明交当地政府,以做小摊贩为生。郭景兴在查阅档案中看到同被化为编余的国民党军官王洁民写的证明材料,材料除了证明金振中的历史,还分析说明了金振中当时的思想表现:“他对国民党不但失去信心,而且充满怨恨之情,不愿再给国民党卖命了。”

    “金老还讲了一九三二年喜峰口战役及一九三六年他生擒日本汉奸宁雨时的事。”郭景兴说,“金老心情也很激动,他精神抖擞地多次接待我们。这可是他四十多年来第一次畅谈那段光荣而悲壮的往事。我们深感金老是把那段往事看作一生光辉的顶点。他虽是八旬老翁,但从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昂首威严的坐姿,就可以想象出他当年浴血杀敌的英雄气概。”

    临别时,金振中老人把自己写的《七七事变点滴回忆》双手交到郭景兴手里。郭景兴书赠了“民族英雄”的条幅,这是何基沣将军盛赞金振中的原话,以示对金老的崇敬之情和对全家人热情接待的深切感谢。

    回到县招待所,郭景兴与夫人蒋亚娴一晚上都在为金振中的命运喟叹。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固始县委统战部通知金振中,经信阳地委批准,将金振中安置在固始县文化馆工作,并把长子金天愚安置在县麻纺厂为学徒工。金振中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我的看法没有错,党是值得信赖的。”一九八一年十月金振中被增补为县政协常委,一九八二年又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同年,县政协与房管所决定给他家盖两间居室。至此,金振中一家才有了安身之处。金振中给张克侠去信告知喜讯:“推本溯源首先归功于伟大英明的党的政策,使我得以重见天日,又承侠公等老领导、老同志仗义执言,使我能恢复历史原貌。因此我举家没齿不敢忘怀英明的党的大恩大德。”

    一九八四年,一代抗日民族英雄金振中与世长辞。郭景兴赶赴固始悼念。在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家中,郭景兴手书的“民族英雄”大字条幅高悬厅中,格外引人注目。“我父亲生前很喜欢这幅字。”金天愚握着前来吊唁的郭景兴的手,热泪盈眶。

    英雄驾鹤仙去,我们该如何告慰卢沟桥畔的抗日英魂?郭景兴在扪心自问。从固始回到北京,他和夫人一次又一次地用心品读着金振中临终遗言:

    我自平反纠正以来,感谢党和人民对我无微不至关怀,终生难以报答。近来自知心力衰竭,恐不久人世,后世无有他念,但有几件事请妻儿转告领导:

    1.我一生光明磊落,没做有害人民之事,七七抗战滴水微绩,已受人民爱戴,我惭愧不已,望死后党和人民给予公正合理之结论;

    2.遗体火化,丧事从简,愿骨灰撒在卢沟桥畔,与老领导何基沣一起;

    3.请求领导安排小子,以实现他多年夙愿;

    4.老妻晚年生活请党和政府关照,以度晚年;

    5.愿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读着,读着,我和亚娴一起落泪,金老一生道路坎坷,但爱国的赤子之心不改,我们活着的人,唯有用行动来告慰先人,才能让那些长眠于九泉之下的英灵安息。”郭景兴深情地对我说,“根据金振中先生的遗言,我以卢沟桥文物保管所的名义向丰台区、北京市政府提出申请,经研究批准把金振中先生骨灰安葬仪式作为北京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系列活动项目之一。”

    金振中先生骨灰安葬仪式在京隆重举行后,事情有了新的转机。固始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到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消息后,当晚给卢沟桥文物保管所发来电报,向家属表示慰问,向卢沟桥文物保管所表示感谢,并提出派专人来接金振中的亲属。

    郭景兴和夫人蒋亚娴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历史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将一切泼在抗日英雄头上的污泥浊水涤荡得干干净净,这是对金振中先生和家人的最大安慰。一九八五年十月,固始县委又进一步落实对金振中的政策,将其次子安排在固始县文化馆工作。他全家的住房和生活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照顾。至此,金振中的遗愿已基本实现,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