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1/2015-09/01/7/201509017_brief.jpg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抗战“新史料”还历史以真实
海外遗珍
调查研究
罪证档案




 中国文化报 >  2015-09-0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研究

细菌战:沉重但必须面对的话题

    侵华日军细菌战致患者亡者人数统计:

    ●东北地区: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散播细菌,使疫病流行约38个市县旗,至少致病者达5.4万余人,其中死亡4.3万余人

    ●华北和西北地区:北支(甲)1855部队散播细菌,使疫病波及113个县旗,致病者达约100万人,其中死亡约30万人

    ●华中和华东地区:荣字第1644部队与第731部队配合进行细菌战,使疫病流行于40余个市县,至少致病达32万人,其中死亡约7万人

    ●华南和西南地区:波字8604部队和第731部队配合散播细菌,使疫病流行于约107个县,致病达100万余人,其中死亡24万人

    ●合计:日军实施细菌攻击作战,造成290多个市县旗鼠疫、霍乱、伤寒等疫病爆发,致使中国237万余人患病,其中死亡约65万人。

    资料来源《日本侵华细菌战研究报告》

    ◆二战期间,日本公然违抗日内瓦国际公约,在侵华战争中大量使用细菌武器,给中国人民造成惨重伤亡。当时,日本将细菌战作为制胜的“秘密武器”,而其中的人体实验与活人解剖观察被列为“秘密中的秘密”。早在一战末期,日本即着手细菌战研究,1930年石井四郎在欧亚多国搜集细菌战情报回国后,在东京陆军军医学校成立细菌武器研究室,对外称“防疫研究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先后在我国东北建立关东军防疫给水——细菌战部队,代号“731部队”;建立关东军兽疫预防部队,代号“100部队”。1937年“七七”事变后,相继组建华北“北支(甲)1855部队”,华中“荣字1644部队”,华南“波字8604部队”。1942年,日本又在东南亚等地建立“冈字9420部队”。

    这6支细菌战部队5支在中国大陆,先后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区域的60多个城市设置细菌战的支部、办事处或分遣队,在野战师团、旅团设置细菌战班。日本侵华细菌战以第731部队和第100部队为最大基地,以日本天皇与大本营为指挥中心。这些部队联系密切,与各地日本陆军、海军医院及“同仁会”等所谓“慈善”机构配合行动,口喊“防疫”,暗地里抓捕抗日战士、妇女、儿童进行细菌实验和活体解剖,研究、制造了大量细菌武器,更是将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细菌散播在交通要道、战略要点等处,或混入饮水、食物、瓜果中,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病亡之惨痛、遗患之深重难以想象。

    日本投降时,日本军部下令销毁细菌战的一切罪证,因而存于我国的相关资料并不多。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仍拒绝披露。然而,中国学术界早在1933年就开始关注细菌战问题,抗战胜利以来国内积累了大量相关史料、取得了较多调查研究成果,尤其是近20年来成果显著。现在可以初步认定:据不完全的史料计算,日军进行人体实验和活体解剖观察,惨杀抗日志士和平民(含少数外国人)约4万人;在中国大陆约20个省区市散播细菌,使中国民众237万余人遭受惨重伤害,其中死亡约65万人。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研究结果,尚需国内外研究者进一步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谢忠厚:

    这是一个沉重但必须面对的话题。日本细菌战部队,是披着“防疫”外衣的特种部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产物,其反人类罪行对中国人民及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伤害。今年,《日本侵华细菌战研究报告》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程的第二批专题性成果,从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谋略、部署的高度,考察和研究了日本侵华细菌战的问题,比较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地揭露了日本细菌战的反人类罪行。

    作为抗战时期损失研究的一个“新”成果,该书是在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上的新,新的资料、数据,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部重要的研究成果、史著。

    “新”的史料:就日军细菌部队的研究情况来看,该书全面揭露了日军在中国大陆的5支细菌部队的组织系统和秘密网络架构,尤其是对在华北的第1855部队的揭露与梳理,更是填补了研究的空白。因有关1855部队的资料所存较少。近些年,随着一些国内资料的发掘、国外相关研究的推进,基本弄清了1855部队的本部所在地在今北京天坛公园西南角的神乐署内,以及其还在天津、张家口等16个城市设有支部、办事处或分遣队的情况等内容。

    “新”的研究数据:上述数据,是建立在对全国各省区市有关细菌战的资料搜集、发掘和统计、估算基础之上的,相对来说也比较保守。

    日本侵华细菌战是日本的国家犯罪,加之,隐瞒细菌战真相包裹着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祸根,这更表明当今研究细菌战的重大现实意义。但我们已经揭露的只是一小部分,继续研究、搞清楚日本侵华细菌战的历史真相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日本在华掠夺人力资源的力证

    1935年至1945年日本强掳奴役中国强制劳工总数及死亡概数统计:

    ●东北沦陷区:骗招486.35万人,强征550万余人,奴役1036万余人,死亡170万余人

    ●蒙疆沦陷区:骗招、强征,奴役41.5万人,死亡7万余人

    ●华北沦陷区:强征、抓捕,奴役400万余人,死亡约40万人

    ●华北劳工“集中营”:特殊劳工(战俘与平民),奴役21万余人,死亡6万余人

    ●华中沦陷区:强征、抓捕,奴役33万余人,死亡近4万人

    ●华南沦陷区:强征、抓捕,奴役25.5万人,死亡7.65万余人

    ●日本本土及其他:强征、抓捕,奴役4万余人,从定“契约”时起计算死亡9000余人

    ●合计:骗招、强征、抓捕,奴役1561.5万余人,死亡235.5万余人、伤残与之相当,劳工伤亡总数达470万余人

    资料来源《抗战期间中国劳工伤亡调查》

    ◆日本在华劳务统制掠夺是从1933年开始实施的。1933年,日本抛出奠定其在伪满洲国的第一部经济统制掠夺纲领——《满洲经济建设纲要》,并建立以关东军特务部为首的第一个“劳工统制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使命就是为关东军修筑战备公路铁路、军事工程、开采矿藏等军备产业,有计划地从中国诱招劳工,并对其进行严厉的劳动统制和超强榨取。也就是说,将中国华北赴东北谋生的被称作“闯关东”的农民,强制变成为关东军军事工程及日本在满军备生产服役的“强制劳工”。

    日本在华的劳务统制掠夺从1933年持续至1945年,长达12年之久。根据以上七大区、场所中国劳工伤亡损失的分别考证,我们可以综合得出1935年至1945年的10年间,日本在以上七大区域、场所共强征、奴役中国劳工达1500万余人。其中,以诱骗方式大规模骗募奴役中国劳工近500万人,以公开强征抓捕方式强掳奴役中国劳工达1055万余人,被折磨、摧残致死的达235.5万余人。

    至于劳工伤残人数,有些地区的统计不够详尽,但从东北、蒙疆、海南地区统计来看,重要矿山、军事工程劳工伤病率都在50%至100%。因此,最后统计采取了参照赴日劳工伤残率与死亡率相当的事实,确定中国劳工伤残数与死亡人数基本相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居之芬:

    二战期间,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并不仅在物质资源,对我国人力资源的掠夺、残害也极其严重。今年,《抗战期间中国劳工伤亡调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程的第二批专题性成果,也作为学界的“新”成果,可以说是国内关于二战期间日本劫掳、奴役、残害中国劳工事件的一个完整调查,是当下颇为完整和可靠的一本调查、研究。它全面调查并揭示了二战期间日本在华各日占区实施强制劳动政策、强掳奴役中国劳工的战争罪行,是日本对华人力资源掠夺罪行的一份厚重且极具说服力的证据与史料。

    我从1999年开始做“日本对中国华北劳工的掠夺”这一课题,10余年来与多家档案馆合作调查、搜集了大量史料。本书主要依据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10余家档案馆、图书馆的日伪劳工档案文献,战时日本在华经济情报机关的有关劳工绝密调查与统计资料,及相关当事人和劳工幸存者的证言等。

    因而,该书有两大优势:一是数据统计量大且可靠,基本不采用孤证,使用数据原则保守;二是揭发了日本对华劳工统制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政策演变过程等始末,以及各个时期的计划、执行情况及伤亡率,可以说是国内非常完整的日本残害中国劳工的证据史料,我还曾因掌握这份证据,于2006年为健在的曾赴日的劳工出庭作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