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立元
步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展厅,观众都会驻足抬头观看一个巨型降落伞。这件八路军一二九师为庆祝中共七大召开,彩绘1939年10月击落日军战机所缴获的降落伞,作为抗战时期最特殊的馆藏一级文物,直接被悬挂到天花板上。巨型降落伞上绘制了地图、八路军战士、五角星、飞机、一二九师抗战以来历次战绩等。
这是此次展览中最大的展品,也是首次公开展出的700件展品之一。由此开始,观众步入抗战时期艺术工作者绘制出的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壮美图景。
“70年前,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广大文艺工作者结成抗日统一战线,担负起唤起民众、实现民族救亡的文艺抗战使命。他们走出书房、画室,投身到火热的民族救亡运动中。他们热情讴歌全民抗战运动,愤怒鞭挞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形成了轰轰烈烈的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抗战文艺,为振奋民族精神,鼓舞民众坚持抗战,坚定人民抗战必胜的斗志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与文艺”系列展策展人白云涛说,该系列展通过5个展览1109件文物再现了抗战记忆。
“文艺与抗战展”中,一本泛黄的刊物上几行大字引起了观众的注意,上书“发展抗战文艺,振奋军民,争取最后胜利”,这段话刊载于《文艺突击》1939年第1卷第1期,是1938年8月毛泽东为延安“战地文化资料展览会”的题词。“《文艺突击》是由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主办的延安时期最早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主编是22岁的青年文学家刘白羽。当时,这一题词很快在各地的报刊上广泛传播。”白云涛说。
“延安电影团史料展”里的展品几乎都是首展,包括138张历史照片和17件相关文物。抗战期间,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延安与八路军》、《南泥湾》、《白求恩大夫》等新闻素材。此次展出的主要有延安电影团所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拍摄器材,以及吴印咸拍摄的《纪念白求恩》纪录片。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前来参观时,感到最为亲切和振奋的是又一次见到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如延安时期的中国革命领袖们、白求恩大夫抢救伤员的身影、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的光辉形象等。“有很多经典影像就出自电影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著名摄影家吴印咸之手。在展览的实物中,有吴老当年使用过的3台老式照相机。看着这些外表斑驳,甚或破损的相机,再抬头仰望一幅幅黑白影像,从内心深处激发出的阵阵暖流和感动让人难以平静。”一位学生说。
今年98岁的著名版画家王琦在22岁时写的文章《新的收获新的努力》在“抗战木刻展”中展出时,勾起了他的回忆。他说,当时为了革命需要,放下油画笔,拿起刻刀学版画,那是一段充满革命激情的峥嵘岁月。抗战时期,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指引下,就地取材,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最容易获取的材料,以木刻的方法创作了一批代表这个时代的版画和年画,走出了一条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艺术道路。
“抗战摄影展”中再现了一批经典抗战照片。最有名的一组是沙飞拍摄的聂荣臻同志与日本小姑娘的照片。战地摄影界有句名言:“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在抗日的岁月里,方大曾、沙飞、石少华等摄影师用照相机忠实地记录下四万万同胞的英勇不屈,而他们自身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许多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早在1936年12月,摄影师方大曾就孤身一人深入绥远抗战前线进行战地采访,引起很大反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第一时间赶赴华北抗战前线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可惜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战地摄影师,在1937年10月前后不幸失踪,年仅25岁。方大曾的侄子张在璇将方大曾抗战时期摄影作品捐赠给国博。看到这些作品在国博展出,他激动地说,这其实是在追寻一种精神,一种在困难面前不顾生死、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
“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展出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旅画家梁又铭创作的反映抗战题材的水墨画41件、水彩画14件,以及梁又铭先生收藏的37件历史资料。它们是其家属最近捐赠给国博的重要收藏,也是首次在国博展出。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烽火战场上诞生的抗战文艺是进步的文艺,是战斗的文艺,是民族的文艺,它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史诗般的记载。”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新创抗战剧目《红缨》剧组反复来观看展览,寻找创作灵感。“版画给了我们舞美设计的灵感,我们会将版画的元素运用到舞台上。”《红缨》舞美设计申奥说。
中国国家博物馆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抗战时期的文物、历史照片、报纸期刊的征集、保管和研究工作。目前,国博馆藏抗战时期文物和图书报刊7000多件,抗战时期历史照片5万多张。“抗日救亡中的抗战文艺实现了文艺大众化,同时也激起广大人民群众创作民间文艺的热情,形成前所未有的大众化文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等问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这对新时期文艺工作仍有很强的方向性指导意义。”白云涛说。
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参观,从7月7日展览开幕至今,总计约30万人参观了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