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涛
伴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愈发开放,互联网创业主体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一大批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军”正在涌现,创新创业已形成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90后”创业者年轻无畏
最近,由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者自编自导的电影《21岁现象》引发广泛关注。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大批“90后”创业者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激活示范区创业新业态的生力军。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年龄大多在21岁左右,其创业项目已受到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的青睐。例如,人人友信集团的创始合伙人张适时,获得来自挚信资本1.3亿美元全球互联网金融单笔最大的A轮融资,刷新了此前谷歌投资Lending Club 1.25亿美元的纪录;北京易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卉开发的一款基于表单收集资料的轻量级客户关系管理工具(CRM)“麦客”,获得来自红杉、宽带资本、北极光创投和金沙江创投联合成立的云天使基金的天使轮融资;年仅21岁的“90后”创业者季逸超创办的“尖峰实验室”获得了知名天使投资人的天使投资。
据了解,大批“90后”互联网创业者的涌现与政府扶持和国家发展“互联网+”的利好政策不无相关,不少高新园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免费场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优惠和便捷的中试开发、技术转移、成果孵化等专业服务。比如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显示,成都鼓励在蓉高校开设创业课程,设立创业俱乐部,探索建立“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业绩与学分挂钩机制。为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还将建立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风险援助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类金融支持。实施“大学生创业新星计划”,大力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
创业“经验派”沉着冷静
在互联网大众创新创业热潮中,大企业高管离职创业眼下正在成为风尚,而各类连续创业者也成为一道风景。
在互联网界,被打上“阿里系”标签的龚义涛曾是多家大公司的“重臣”,先后就职于谷歌、阿里巴巴等。2014年,他在武汉光谷创办武汉万江龙网络有限公司,不到一年便和中国前五大购物中心的印力、宝龙集团签约,提供购物中心O2O服务,预计年内将覆盖100座购物广场。
生于1981年的兰宁羽在中关村创立天使汇已是第七次创业。此前15年,他的创业履历包括音乐网站、咨询公司、手机定位软件公司、线上线下出版公司、广告公司等。当前,创业的天使汇已成国内最大的天使合投平台。
据了解,在北京中关村,连续创业者占创业者的比例是37%;33%的连续创业者获得融资或被并购,高出其他创业背景的创业者近10个百分点。另一项数据显示,中关村新创办企业中大企业骨干离职创业者占47%。除了中关村,在全国各地,“百度系”“金山系”“腾讯系”“华为系”等正在搅活一江春水。以“华为系”为例,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在职员工16万人,离职员工有12万人。自本世纪初,不少离职华为员工就开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创业,创业领域遍布各行各业,引起业界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出走者尽管离开了“老东家”,但他们身上的华为精神并未褪色。他们甚至认为,深植于骨子里的华为基因是他们打拼的法宝,而“华为”这块招牌也给他们带来很多便利。
海归创业引领前沿
从英国剑桥大学生物材料专业学成归来的博士杨智杰,曾在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工作,为了将自己学成的尖端技术产业化,不惜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家乡贵阳创业。
近年来,贵阳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并通过为留学归国人才建立创业园,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利用园区标准厂房、创业园别墅式独立工作小楼、科技大厦及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在金阳科技产业园建立贵州首家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累计吸引了20多位留学回国人才入区创业,创建了17家留学归国人才企业,领域涵盖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而近期,随着人才“绿卡”、创新孵化、优势政策等一系列利好创业条件在天津高新区逐步释放效应,这里已变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的热土,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放弃了在国外的生活,转战国内市场,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目前,天津高新区已聚集了海外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由中央“千人计划”人才所创立的企业350余家。“海归创业军团”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