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第3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标题导航
城市中“老”游戏的“新”玩法
白露—露凝而白,秋意渐浓
图片新闻
上海:沪谚传承人编写抗战民谣选
四川绵阳:备战第五届成都非遗节
新疆:艾德莱斯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
图片新闻
浙江金华:公布首批市级非遗旅游景区




 中国文化报 >  2015-09-04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中“老”游戏的“新”玩法

    德国HAPE品牌设计的玩具纺织机

    彭琬琰

    民间游戏的诞生、发展与传统的农耕社会有着紧密联系,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传统社区构成的熟人社会被瓦解了,再加上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民间游戏在城市空间中越来越被边缘化。

    然而,那些伴随许多人度过美好童年的“老游戏”真的没法在当下玩出新意吗?其实,在现代的城市空间中,可以将传统民间游戏有机地应用于现代儿童的乡土教育,在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活动中培养儿童对家乡的文化认知,当然,这种尝试需要在民间游戏的形式和理念上做适当的创新。

    民间游戏的再创新

    这种创新要围绕城市空间和现代儿童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与革新。

    当下,在城市中“自然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广泛提及和实践。这是从西方引入的一个概念,是主张以自然环境为背景,遵照儿童的本性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其实这与传统民间游戏的游戏理念不谋而合,民间游戏很早便将自然与游戏融为一体,在游戏材料上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并能在游戏的传播过程中根据本地资源对游戏进行有效调整。

    在过去民间,若当地产竹,孩子们便扎竹马;产麦,便以麦梗捆扎为马。民间游戏“嘎啦哈”在游牧地区是抛接羊拐骨嬉戏,传播到农耕地区便成为抛接植物果实或石子。另外,民间游戏也因时制宜,春日戏风,冬日玩冰,每季花草果实不同便会衍生出斗百草、苍耳弹等多样的游戏方式。儿童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发展自我,并在游戏中体味与感受自然节律的流动过程,这种直观感受在城市中的缺失正是现在自然教育被强调的原因。

    相较传统的农耕环境,自然材料在城市空间中虽然不易被采集,但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比如,“推枣磨”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一种民间游戏,在宋代画家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中就有详实的描绘,把吃剩的半个枣用棍子支起来,枣核为支点,长棍两端各戳着一个枣在支点上旋转,小棍在支点上平衡不易,转圈多而不掉落的为赢家。笔者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儿童中推广此游戏时正值夏初,冬枣难寻,便用当季的荔枝核替代,而且由小棍和荔枝核的组合又衍生出了多种拼插玩法。传承民间游戏并非一定要教条地恪守原生形制,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中适当地调整革新更可以激发出游戏者对当地、当下的理解与智慧。

    此外,对自然节律的理解也可以从当时当地的需求出发做出创新。比如,旧时端午节有斗百草的游戏习俗:孩童用篮子采集花草,而后围拢一圈,将每人采得的花草与人作对,对答不上名字者输。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在拾草答名中建立对植物及其祛病功能的认知。在今年的端午节,笔者曾在广州一高层建筑内推广此游戏,花草即采即斗的自然条件无法满足,而且当前城市儿童对于植物的认知匮乏也是游戏进行的一大难题,于是斗百草的游戏形式被演化成了另一种对应的竞猜——百草书签寻香包游戏,即将传统端午香包的中药材料分类包成小香包,儿童抽取印刷有植物外形、名称、特征、生长环境及药用功能的书签,根据书签指示去寻找对应的中药香包,在寻找过程中获知植物的特性、功能及气味,亦感受了端午节祛病避毒的传统自然观念。

    融入民俗文化的新游戏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将民俗文化作为游戏开发素材,创造出新的游戏方式。

    民俗是一个多元的活态文化,在当代城市空间的传承也应以更为多元互动的形式进行。儿童游戏恰恰具有传承民俗文化的功能,在我国很早就有通过游戏模仿民俗活动的案例。明代画家夏葵的《婴戏图卷》中就有对孩童戴面具模仿民间魁星点斗之戏、小榻抬偶人模仿民间神佛出游的描绘。

    如何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将民俗文化中的节俗礼俗、生产方式、生活情境、民间艺术等元素通过游戏材料、游戏情境、游戏方式的重新组织,转化为富有娱乐性、互动性的游戏活动,现代的设计师亦给出了多种案例。

    德国木制玩具品牌HAPE曾借鉴传统手工纺织机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了一款简易的儿童玩具纺织机,这让儿童在游戏中便可以亲身体验纺织的乐趣。此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其实,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思路,将其他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化为儿童玩具,无论在商业推广,还是文化传承上都大有可为。

    将民俗融入游戏体验可以让儿童在玩耍中更为生动地认识家乡,由点及面地建构起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在今年广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展上,基于广府传统三十六行的儿童体验空间设计,尤其引人注目。这款游戏的设计者是利用瓦楞纸拼接构成立体空间,引导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将过家家有机融入游戏空间中,了解三十六行的行业特性并对广府文化建立更为广泛的认知。要实现这款游戏的最大功能,除了设计模拟老行当店面的虚拟场景与扮演道具外,还需要在游戏策划中设计知识的导入方式。比如,游戏场景中最富广府特色的凉茶铺,孩子们不仅可扮演凉茶铺的“老板”和“顾客”买卖凉茶,还可以引导顾客按照需求选择对应功能的凉茶种类,凉茶铺“老板”甚至要通过手册了解凉茶的中药构成,通过过家家的方式“制作”凉茶,而在游戏结束后,游戏组织者还要有效引导儿童思考为什么广州需要凉茶铺,这跟广州的气候有何联系,进而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达到进行乡土教育的目的。

    无论是针对民间游戏的再创新,还是利用民俗文化研发出新游戏,只要能够把握现代儿童的需求,在都市中都会找到民间游戏适宜的发展空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