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心系边疆 情满天山
沉下去、唱起来、走出去
“文学影视地标游”渐成新宠




 中国文化报 >  2015-09-0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系边疆 情满天山
——中央民族乐团赴新疆慰问演出侧记

    8月25日至9月4日,中央民族乐团赴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博乐、伊宁等地,为新疆各族群众献上了6场慰问演出。黎宏河 摄

    本报记者  黎宏河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在一曲由琵琶、二胡、古筝与新疆民族乐器热瓦甫、艾捷克、手鼓等共同演奏的《我们新疆好地方》旋律中,观众仿佛看到了西北边陲的新疆大地上,老艺人弹着都塔尔,唱着欢快的歌,姑娘戴着小花帽,穿着漂亮的丝绸裙,跳起麦西来甫,笑迎远方的客人……

    作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8月25日至9月4日,中央民族乐团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携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博乐、伊宁等地,为新疆各族群众献上了6场《丝绸之路》民族音乐会。

    这是继《美丽新疆》之后,中央民族乐团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再度合作,也是时隔10多年后,中央民族乐团再次踏上北疆沃土,与那里的人民尽情联欢。

    匠心独运的民族音乐会

    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与丝绸之路上,古老、神秘的曲风遥相呼应,或热情活泼、或低婉绵长。大漠、胡杨、驼铃,随着节奏的变化,仿佛让人穿越到古丝绸之路,逆转了时间,感受着文化的交融与文明的碰撞……当这首由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8月26日晚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文化中心剧场奏响时,新疆观众热泪盈眶。

    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央民族乐团此次北疆慰问巡演,则让观众重温了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这台名为《丝绸之路》的民族音乐会由中央民族乐团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联合创作,作为201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重要创作剧目,于当年9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演。《丝绸之路》民族音乐会以古丝绸之路上的民间音乐为基础,特别是将中亚和欧亚部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代表性音乐融为一体,创作出体现当代民族音乐特色的音乐作品。

    为了契合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定位,全方位反映新疆与丝绸之路沿线的独特民族音乐,中央民族乐团在巡演中对音乐会曲目进行了调整。音乐会上,民族管弦乐《我们新疆好地方》、新疆十二木卡姆《拉克木卡姆第一达斯坦间奏曲》、女高音独唱《玛依拉变奏曲》等充满新疆元素的表演轮番登场,而《新疆之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等新疆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即成了精彩的乐章。

    此外,冬不拉、手鼓、萨塔尔等新疆民族乐器的加入,增添了乐队的灵动和清新;艾捷克、二胡与乐队合奏的《赛马》、《新疆之春》等,成为音乐会频频闪现的亮点。

    别开生面的慰问演出

    继7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之后,《丝绸之路》民族音乐会慰问演出也被列入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其在“文化援疆”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此次在财政部、文化部的支持下,由文化部艺术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巡演活动,从今年4月开始策划。“我们始终在考虑慰问演出的受惠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唐建军说,既要最大程度体现党中央的关怀,又要让全疆百姓都能欣赏到国家艺术院团的精彩演出。

    米东区是乌鲁木齐的郊区,过去较少有国家级艺术院团来此演出。于是,此行的首站定在了米东。鉴于中央民族乐团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2012年4月携《美丽新疆》巡演南疆,此次除首站乌鲁木齐外,北疆便成了各方共同的选择,这更是圆了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文化援疆要覆盖全疆”的梦想。

    为了将党中央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演出各方全力以赴。巡演所到之处,当地安排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离退休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宗教人士、中小学生、驻地部队战士和武警官兵及各界代表现场观演。第二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石河子还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微信抢票的方式向普通百姓送票。但演出剧场毕竟座位有限,电视台录播便成了5座城市的“规定动作”。在石河子,当地电台更是对慰问演出进行了直播。

    一位当地观众说:“《可爱的一朵玫瑰花》、《阿拉木汗》……这台音乐会中的很多曲目,都是从小听到大的。我们对新疆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意,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以后也将长期生活在这里。今天是我第一次看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出,第一次听到用民族管弦乐来诠释这些曲目,能欣赏到这样别有韵味的演出,我为我是新疆人而自豪。”

    8月30日,慰问演出团来到博州。此行的一个既定安排——主题党员活动在阿拉山口边防国门前展开。在特殊时间、特殊地区开展主题党员活动,已成为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党建工作的亮点,也是该团增强年轻演职人员党性修养、培养艺术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当日的主题活动是“在国门前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结束后,得知驻守在此的边防某连戍边艰苦,席强团长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拜合提亚尔·阿布都瓦依提商量后,决定到连队驻地慰问演出。

    尽管是临时增加的演出,两团艺术家仍顶着烈日认认真真地献上了一个多小时的演出。看完演出,一期士官王业峰激动地说,他来这里5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精彩的演出,“第一次现场看国家级乐团的演出,今晚怕是要睡不着觉了。”

    脚踏实地的文化援疆

    此次慰问演出,中央民族乐团派出92人的强大阵容,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则有40多位演奏员同台献艺。“这些年,中央民族乐团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他们是真正把文化援疆落在了实处,而且掷地有声。”拜合提亚尔·阿布都瓦依提说,“每次和他们在一起,都有很大收获,演奏员们在学技艺,我在学管理。”

    从2010年起,中央民族乐团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开始合作。2012年4月,两团合作打造的大型民族音乐会《美丽新疆》在新疆人民会堂首演,之后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巡演。

    《丝绸之路》音乐会是两团共同创作演奏的又一成果。近年来,除合作推出《美丽新疆》、《丝绸之路》两台音乐会外,中央民族乐团还为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送去新购置的乐器和经典曲目乐谱,并委派优秀演奏家、指挥家深入一线辅导,为拓展艺术交流、深入文化援疆做了大量工作。

    “大手牵小手”,在此次慰问演出期间展现得淋漓尽致。30多岁的木合布力·马力克是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乐队队长兼指挥,按计划,他是慰问演出团的排练指挥。首场排练后,中央民族乐团决定让他登台指挥一首。于是,6场巡演中的新疆十二木卡姆《拉克木卡姆第一达斯坦间奏曲》,均由他来指挥。第一场演出结束后,木合布力·马力克激动地说自己像做梦一样,“能指挥中央民族乐团,这是天大的幸运。”他还告诉记者一个秘密:慰问演出的指挥、中央民族乐团常任指挥刘沙是他200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时的老师。这样的师承,似乎暗自接续了中央民族乐团与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帮扶关系。

    据了解,下一步,两团拟以全新形式将新疆十二木卡姆推上舞台。除了对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帮扶,在博州演出时,博乐市文工团的马头琴合奏《万马奔腾》也登上了《丝绸之路》民族音乐会的舞台。在伊犁,中央民族乐团观摩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民族乐队的演出,并与他们开展了艺术交流。中央民族乐团不仅为这个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乐团提出了建议,席强团长还给出了一揽子艺术帮扶计划:第一,2016年邀请该团首席和独奏家参加由中央民族乐团举办的全国民族管弦乐队业务骨干培训班;第二,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民族乐队提供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素材,中央民族乐团组织作曲家进行专业艺术创作,以提升和广泛宣传这一优秀民族音乐;第三,力促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将该乐队推介到“全国民间乐种展演”活动中去展示,让全国来了解认识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第四,定期派乐团指挥家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民族乐队进行专业训练指导。

    而在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中央民族乐团不仅接到了商演的邀请,还同意以共建的方式支援当地艺术创作、演出。

    “用音乐来连接汉族与新疆各民族的感情,用艺术的帮扶来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央民族乐团多年来的努力方向。”席强说,这不仅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以文化援疆来履行乐团的职责使命,更是国家艺术院团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挖掘、帮扶和推动优秀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举措,他们将会持续地开展下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