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通讯员 吴 璇
为提高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和望奎皮影戏的社会影响力,日前,由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办、黑龙江省望奎县文化馆民间皮影队演出的原创剧目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巡演在黑龙江省拉开帷幕。在40多天的时间里,演出团队分赴双鸭山市、佳木斯市、饶河县等6地和6个乡镇共演出30多场次,观众达4万余人次。之后,该剧还将在吉林、辽宁、河北、北京等省市进行巡演。
2011年,赫哲族伊玛堪和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有效保护这两个项目,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望奎县文广新局联合推出了这台将两个非遗项目相结合的原创剧目。
在赫哲语中,“莫日根”表示“英雄”,“阔力”是“神鹰”的意思,该剧以传统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中的“莫日根—阔力型”经典故事为基本素材,讲述了主人公赫哲族民族英雄西温莫日根西去征战、结拜兄弟、比武成亲,在妻子和姐姐等人的帮助下打败敌人、解救母亲、带领乡亲们来到东方重建家园的故事。
为了原汁原味地展现赫哲族文化,剧中的几段伊玛堪说唱分别是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明新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葛玉霞讲唱。剧目开篇是吴明新用赫哲语演唱的《日出一族》段落,中间插入葛玉霞演唱的请神调,结尾又响起赫哲族代表性曲调赫尼拉,充分体现出赫哲族文化元素。尤为称奇的是,故事设定了一段近3分钟、以蒙太奇手法表现的萨满招魂情节,向观众展现了神秘的萨满文化。此外,该剧还首次采用了特制的大影窗和雕刻的大影人演出,较之以往望奎皮影影窗扩大了近两倍,更适于观众观看。
巡演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追捧。在双鸭山市宝山区、同江市等地,群众将演出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由于没有找到有利地形,爬到高处栏杆上看,有的坐在花坛上看,还有的肩扛着孩子不辞辛苦地看……在佳木斯郊区敖旗镇赫哲新村,赫哲族群众在剧中看到自己民族的文化,感到特别兴奋。在饶河县和抚远县,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都意犹未尽,一再询问还会不会继续演,什么时候再来。有的为了带回去慢慢听,还带了录音机把现场的唱段录了下来。他们纷纷表示,从来没看过皮影戏,这次真是开了眼界、长了知识。
为了提高群众对皮影戏的认知,每场演出结束后,演出方还特意安排了演员与观众的互动环节,邀请观众上台近距离接触皮影。这一环节得到很多观众的“点赞”。在双鸭山市第一中学展开首轮演出后,一位高一的同学说:“以前只是在课本中了解过皮影,能亲手操作、接触皮影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各地巡演,剧目还作为由佳木斯大学主办的2015中国首届赫哲族发展高峰论坛的一项重要内容,接受了与会专家和学者以及佳木斯大学师生的检验。论坛上,专家们对该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国家民委原专职委员、北京赫哲族研究会会长葛忠兴认为,该剧故事非常完整,体现了赫哲族文化特色,展示了伊玛堪说唱艺术的魅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所所长吴文科说,该剧值得称道的是,能从黑龙江本土少数民族曲艺伊玛堪的传统故事内容里取材,而且在艺术上进行了创新。它把伊玛堪唱腔融入到传统皮影戏里,一方面强化了剧情,另一方面也赋予了传统皮影戏新的艺术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