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公共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晚清两位外交官与百科全书之缘
中外出版业对话数字阅读未来
《赵朴初全集》编纂工作会召开
张炜小说《古船》推出西文版
孙尚臣新作《大人物小故事》面世
《词学季刊》影印出版
读陈平原《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
好书速递




 中国文化报 >  2015-09-1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书速递

    《百年新诗选》

    本书是由洪子诚和奚密领衔,与吴晓东、姜涛、冷霜等新诗研究者共同参与编写的诗集。它精选了我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百年来108位诗人的诗作。为让读者对诗人的生平、创作历程和艺术特点有所了解,诗选将简要“导读”的撰写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提供可以扩充阅读的诗集目录。这部诗选分上、下册,分别以“时间和旗”与“为美而想”命名,书名虽然带有偶然的因素,但也体现了他们对新诗与历史、时代的关联,以及新诗在艺术构型、探索走向上的某种理解。

    (洪子诚 奚密 主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7月出版)

    《崖边报告》

    奢婚、打工潮、空巢老人、乡村留守者……在城市化浪潮之下,中国乡土生态悄然发生着裂变。本书是青年学者阎海军深入自己的故乡甘肃崖边村,通过文字和镜头,全景式呈现中国西部的村庄变迁史,记录数十年来崖边人的命运,以细腻又极富深情的笔触呈现当下中国乡土巨变中凸显的诸多问题。著名作家、评论家梁鸿表示,《崖边报告》以一个记者犀利而又宽阔的视野把中国乡村故事的深层矛盾揭示出来。它不只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感伤而又沉重的人物命运,也勾画出这些命运背后的总体逻辑和结构。

    (阎海军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晚明大变局》

    樊树志,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本书是其50余年研究明史及思考中国历史的结晶。作者在诸如“倭寇”、西学等问题上,澄清了人们的一些误解,还原了历史的真相,更从全球化角度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变迁,进一步推进了晚明史研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本书语言通畅浅近,将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的历史叙述,给读者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晚明社会发展的简明通史著作。

    (樊树志 著  中华书局2015年8月出版)

    《古典传统:希腊—罗马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吉尔伯特·海厄特(1906—1978),苏格兰裔美国古典学家、评论家、文学史家,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书自1949年出版以来,陆续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是比较文学领域、古典文化接受史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本书的主旨是描述希腊语和拉丁语传统对西欧与美国文学的影响。全书自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衰亡写起,描绘了直到20世纪初西方文学的发展脉络,涉及众多的人物与主题。全书以博雅晓畅的语言、轻柔而富有魅力的语调,将贯穿在西方文学传统中的核心主线描述出来。

    (【美】吉尔伯特·海厄特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出版)

    《写满字的空间》

    毕飞宇一直被大家公认为小说家中的思想家,已出版了《玉米》、《推拿》、《彩虹》等多部小说,然而,在他近30年的小说创作生涯里,时常也会写一些散文和随笔。这本散文集就是毕飞宇关于他生活、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谐趣、赤诚、思辨、灵动。

    (毕飞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我们常感慨说这个世界是无趣的、乏味的、重复的、一成不变的,这也许是真的,但无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只从固定的、单一的角度看它。”作家唐诺说。因而,在为推理小说写导读时,他旁征博引、信马由缰、角度巧妙的写作风格让人印象深刻。本书汇集了唐诺为约瑟芬·铁伊、达许·汉密特、米涅·渥特丝等名家推理小说所作的68篇导读。《亚洲周刊》曾评论,唐诺的“强项”不在记忆力,而在谈天说地的“随意性”,尽管叙说主线不离书、阅读与写作,也谈时政,但唯其娓娓道来的恬淡,才深具震撼力,才能谈出创意与精彩,道出真理。

    (唐诺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