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 萌
创意、设计、时尚……以往,提及这些词,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繁华熙攘的大都市。与那些身列一线的大都市相比,二、三线城市的设计消费力、资源聚集能力、公众关注度等各方面显然多有不及。但随着各地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层层推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二、三线城市的设计行业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与此同时,国内一些知名度很高的设计公司也开始在二、三线城市“开疆辟土”。那么,当前二、三线城市设计师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他们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设计+”带来的新一轮契机
小马是大连民族学院设计学院的一位大三学生,在今年的大连设计节期间,他报名成为设计节的志愿者,也因此与记者有过一次短暂的交谈。“从现场的氛围你就能感受到大连设计圈的热情和活跃,现在的政策和环境为设计创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相信未来在这里,我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一番事业。”小马告诉记者,他打算毕业之后留在大连创业,这次做志愿者就是为了获得更多与“设计大咖”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
“现在的二、三线城市也有很多设计服务需求,由于相关人才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集中,这方面需求甚至显得更为强烈。”在此前文化部双创人才培训活动中,浙江台州的设计师雨田在与记者交流时说,自己在外打拼两年后就果断选择返乡创业。“目前公司有十几个设计师,业务主要集中在平面设计、广告创意、品牌包装等方面。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倡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也确实有很多比较切实的规划,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握这轮契机,先将本土设计做扎实,也在积极鼓动更多设计师加入我们的团队中来。”
返乡创业,这似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设计行业的流行趋势。事实上,无论是从二、三线城市高校设计学院毕业后留在本地就业创业的,还是外出打拼几年积攒了些设计经验和资源后返乡创业的,这样的例子在当下不胜枚举。然而,就在前几年,情况还并非如此。很多高校设计专业的老师曾向记者表示,以往,他们的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出国留学和继续读研究生,或者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谋求职业发展。
不久前,中装新网联合湖南省室内设计师协会对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的室内设计师生存状态做了一份调研。据其调研,湖南设计人才外流情况正在好转,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会选择留在长株潭,曾经外出打拼的室内设计师也会适时归乡,除了对故土的留恋,对当地整体经济形势和行业前景充满信心是他们做出这种改变最重要的原因。而在受访的室内设计师中,有创业打算的占了73%。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创业低龄化,很多人刚毕业就以个人工作室的方式开始自己的设计之路了。在这份调研中,只有不到0.03%的室内设计师表示对设计行业在当地发展的信心非常低,这其中只有12%表达了有去一线城市发展的想法,且多数是从业时间短、在本地发展不理想的。
留在二、三线城市的设计师越来越多了,这一现象的出现离不开地方对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视。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后,除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外,四川、江苏、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多个省陆续推出实施计划或行动计划,不少城市还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支持政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二、三线城市设计行业带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记者在与许多业界专家交流时均听到这样的论断。
有微光,也有迷雾
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为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地方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了设计行业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这让人们依稀可见设计在二、三线城市释放出的微光。其实,比起个体设计师,对设计行业发展趋势更为敏感的恐怕是那些已经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知名度和规模的设计公司。如果留心即可发现,近两年,国内不少大设计公司在迅速扩张。以总部位于北京的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为例,据了解,目前其子公司达20多家,分布于成都、南京、宁波、厦门、苏州等地,其中很多子公司都是近两年落地的。那么,二、三线城市的设计生态是否已经成熟了?这一问题从设计师的反馈中可见一斑。
根据中装新网对湖南室内设计师生存状态做的调研,尽管设计师对于行业的自我认可度很高,也对设计行业在当地发展很有信心,但对现状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的人数达32%,市场不够规范、客户对设计价值重视不足等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表示自己在设计时经常有创新的不到50%。而相似反馈不仅来自这群受访的室内设计师。
“很少有创新,也不是所有的设计都能自己左右,有时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改,简直有损‘设计’两个字。”吉页在长沙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她对记者说,二、三线城市普遍对设计价值重视不够是最让她感到痛苦的事情。“我曾在长沙黑之蛛广告公司做一部的设计总监,当时做的一个地产视觉广告是我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那件设计的促成很大程度上基于跟客户之间有比较好的相互信任基础。事实上,大多数时候,设计师完全站在一个被动的立场。而在一线城市,这种情况会好很多,越是小的地方越现实,设计水平越不被重视。”在吉页看来,二、三线城市设计公司的规模大多比较小,没有形成气候,设计行业交流也比较少,往往是一个个小群体,因此,设计行业的创新度也不够。
此外,市场如何进一步培育与挖掘也困扰着不少二、三线城市的设计创业者。“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的设计灵感取自这个城市、依赖这个城市,所以立足本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但二、三线城市的资源、消费能力等有限,我们非常困惑于如何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商业模式,如何扩大市场。”不久前,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行的一场内部交流会上,西安一位做本土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创业者坦言,即便有了好的设计产品,在二、三线城市也很难做大市场。
对此,有业内专家认为,二、三线城市设计行业目前处于阵痛期,其当前所经历的种种问题和艰难的转型过程,一线城市也曾经经历。“除了北京、上海、深圳外,国内设计行业总体发展水平处于滞后状态,二、三线城市虽然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期,但高端设计人才短缺,设计公司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相信随着各地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本地设计师规模的壮大,市场会逐步走向规范、合理,设计也将在二、三线城市越来越受重视,一批既能获得市场认可又能获得行业认可的设计作品将会在二、三线城市涌现。”湖南省室内设计师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