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克非
从成都开车经都汶公路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一座有着雅致名字的小镇——映秀。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颤,山河移位,小镇于瞬间损毁,一幕幕生离死别图景至今仍让人动容。现在,如果没有看到映秀地震纪念遗址,人们已很难把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小镇和曾经的那场灾难联系到一起。
村民曾靠贩卖地震光盘为生
地处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南部的映秀镇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因地震离世。“在灾后恢复生产过程中,许多村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加之缺乏经济来源,有些村民甚至依靠兜售自制的地震光盘为生。”汶川县文化体育局、汶川县新闻出版(版权)局副局长吴焰回忆曾经的映秀,颇感无奈。
2012年,阿坝州政府在映秀建立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文化创意园,决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和展演项目为依托,将映秀由震中纪念地转型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区。正是这个转变,逐渐让村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也让基于藏羌文化的产品创作、生产、销售呈现新的生机。
映秀东村是映秀震后恢复重建的重要项目,占地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按照“功能明晰化、产业集聚化、文旅融合化”的发展要求分成3个主体功能区:北区为民俗文化体验区、中区为主流文化展示区、南区为时尚文化休闲度假区。
“东村的建设以民俗文化为重点,利用全州藏羌文化特色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商业性,深入挖掘唐卡、羌绣、堆绣、藏羌民俗歌舞等一批特色鲜明、富于创新、影响广泛的文化品牌。”映秀镇党委副书记徐才英告诉记者。
东村街道两边的让炯艺术馆、羌绣坊、藏族祥巴(版画)基地、茶祥子等特色店面如今已是游客的必到之处。“来映秀,请到我家喝茶。” 茶祥子的主人蒋维明对记者说。他被映秀村民称为“蒋老师”,任何人到他的茶社,都可以坐下休息,喝一口他们的大土司黑茶。“中国人讲究礼仪,家里来了客人,一杯热茶是最基本的礼貌。希望所有来映秀的人可以停下脚步,在我的茶摊品茶小憩,好好体会这个新映秀。”蒋维明说。
灾后重建,请来非遗暖人心
蒋维明和映秀结缘于2011年。当时研究蒙顶山茶的他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示了正宗地道的蒙顶山手工制茶技艺。这引起了阿坝州文化部门的注意,他们希望蒋维明能将传统制茶技艺带到汶川,帮扶与支持灾区茶叶制作技艺的复兴和茶产业发展。
2012年,蒋维明来到映秀。经过几个月的翻山越岭,他发现映秀的山里零散分布着大量野生老茶树“荒荒茶”。他在山里的转悠也引起了村民的注意,一位84岁的朱大娘主动找到他,要给他采“荒荒茶”、野生金银花和绞股蓝。第一年,蒋维明的采茶队伍多数是老年人,第二年和第三年出现了40多岁甚至20岁左右的人,覆盖七村一社区。
“我的收茶价比同行高,要保证他们每天收入100元到180元。”蒋维明告诉记者,他的结算方式是按照重量直接付现金。“早上,村民背着背篓上山采茶,傍晚就可以拿到现金,同时喝一口热茶。虽然他们一生都不会忘记曾经的那场灾难,但是劳动带来的满足感至少能让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与蒋维明一起被“引进”东村的还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藏族祥巴。25岁的藏族画师曲甲面对记者的提问,略显害羞。几年前,他还是个“放牛娃”,也不会说汉语,后来,认识了老师易西嘉洋,开始学习祥巴绘画。“祥巴”是藏语音译,意为木刻版画,是当代艺术家在藏族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藏族版画艺术。
据曲甲介绍,现在基本是印一张便卖出一张,一张画单价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有些还远销国外。在藏族祥巴(版画)基地中,除了版画,还有许多根据祥巴图案设计的衍生品,如T恤、帽子、笔记本、水杯等。曲甲说,他们在不断开拓大众旅游市场,希望更多的游人能在映秀认识藏族的祥巴作品。
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如今映秀每天游客接近1万人,我们要让游客留步。”徐才英说,目前东村已引进了羌绣、觉囊唐卡、藏族祥巴、大土司藏茶、藏族根雕等,都是能与市场相结合的非遗项目。
能与市场结合,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要求,也是对非遗传承人的要求。徐才英回忆,东村项目启动之初,她每天一早都要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转,提醒传承人开门经营,吸引游客。“有一对藏族姐妹入驻过东村,她俩是非常优秀的藏绣艺人,但她们习惯了藏区生活,在映秀不太习惯,最终还是回了西藏。”徐才英说,她一直和她们保持联系,希望有朝一日她们可以重返映秀。
对于引进的非遗项目,映秀东村给予了很大力度的优惠政策,除房屋租金实行“减一免二缓三”的政策外,还对店面装修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其中,全展示型项目能够达到100%的补助。此外,对水电费用支出也提供支持。
徐才英对记者说,州政府曾经给了她三个任务: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如今,通过映秀东村的建设,全镇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据了解,2014年,全镇的旅游收入突破3000万元,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人均年纯收入由6000多元增长到1.1万元左右。
映秀东村不仅仅是一个以旅游为主的村落,更是一个文化创意园。“我们就是要利用阿坝州丰富的藏羌文化特色资源和非遗项目,深入挖掘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映秀独一无二,让游客乐而忘返。如今的东村建设既展现了映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将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让更多的映秀人参与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徐才英对映秀的文化旅游发展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