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化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胜利与和平》晚会舞台科技应用探秘
上海博物馆建成
国内最大文保科技中心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堪忧
中国知网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上海国际专业灯光音响展将办
北京阅读新媒体联盟成立




 中国文化报 >  2015-09-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博物馆建成
国内最大文保科技中心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实习生  黄思宇

    “目前,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去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一条调查结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进行科学技术基础专项调查,共历时3年,涉及全国2803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1470余万件(组)馆藏文物。针对腐蚀、老化等文物损坏现象,西安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等近年来陆续建成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对馆藏文物保护、修复加以重视和解决。

    9月11日,国内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举行落成典礼,9142平方米的大楼配备了超过6000万元的科研和修复设备,涵盖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科技考古、古代工艺技术等研究和应用功能。

    共7层的文保中心大楼内分布着10余个研究室及实验室。“设备涵盖了为文物体检诊断、治病和防病的一系列流程。”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台价值超1000万元、从德国引进的X-CT机,是青铜检测领域最先进的仪器,研究者可对文物的材质、成分甚至制造工艺进行逐层分析,目前国内仅有一台,即使在全世界的文博系统也很少见。在该中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透视设备、热释光测定年代仪、X荧光分析仪、高光谱检测仪等高科技设备下,无损探伤研究青铜器、热释光测量陶瓷年代、真空冷冻技术完整保护出土竹简等领先文物研究、保护、修复技术,今后皆成可能。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段勇在开幕典礼致辞时表示:“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成立和建设落成,为上博文物科学保护和传统修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国内外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研究、推广、合作、交流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希望全国文物保护工作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发挥科学和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支撑作用,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启用,凝聚了几代文博人的心血、智慧和努力。”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落成典礼上表示,上博是国内最早建立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部门的文博单位,于1960年设立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1987年成立“文化部文物保护技术上海检测站”,2005年底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50多年来,该馆不仅承担着上海博物馆自身的文保工作,还为海内外百余家博物馆提供了技术支撑。据悉,上博还规划在未来设置开放式的文物保护修复陈列,将现场展示书画装裱和青铜、陶瓷器修复的工艺过程,观众可直接观看文物修复,现场感受文物修复技艺的魅力,学习文物保护修复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