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环球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外媒看中国大阅兵:和平、强大、自信
韩国:“云计算”助力文化遗产标准化管理
法国政府力促文化外交与时俱进
英国公共艺术品用度遭质疑
德国发布新文化财产法律草案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再获文学奖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媒看中国大阅兵:和平、强大、自信

    韩联社电视台对阅兵式进行报道。标题为《今日中国进行最大规模阅兵式……“伟大的胜利”》。

    疏  影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成为海外各大主流媒体的头条新闻,美国《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英国《卫报》的网站分别对阅兵进行了图文直播。在社交媒体推特上,中国阅兵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到10分钟就能刷新几百条相关信息。大阅兵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和平、强大、自信的中国。

    彰显大国影响力

    许多外媒评论称,如此盛大的阅兵式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欺辱、四分五裂的旧中国,而是一个独立自强、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新中国。

    法国《伏尔泰大道报》的文章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阅兵式开始前发表讲话时提到了国家的强大以及五千年文明的遗产。他的讲话充满了爱国激情,但同时又不乏和平主义。正如观察家们所说的那样,习近平讲话18次提到“和平”,强大的中国没有侵犯他国的计划,但是他国也不能挑衅中国。

    BBC发表文章称,中国这次阅兵首次邀请外国军队参加,充分体现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国际性,体现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中国也借阅兵展示在地区事务中更自信的立场。9月3日的阅兵式已经成为中国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许多网友都表示,自己身为中国人,能够在祖国看到盛大的阅兵式感到十分自豪。

    《华尔街日报》称,此次有来自俄罗斯、埃及、古巴等17个国家近1000名外国士兵参加阅兵式,另有30位外国元首出席仪式。文章表示,从中国公布的阅兵式嘉宾名单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上升的影响力。

    展示中国的自信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称,9月3日的阅兵是中国重申其“大国地位的一刻”。中国将甩掉“历史屈辱带来的受害者心态”,强化国家自尊意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自信。阅兵式将成为展示中国军队进步的一道窗口。

    伊斯兰通讯社评论文章指出,中国通过此次阅兵向国民及下一代传达一个信念:苦难、被侵略的日子已成过去,中国已焕然一新,不会再受欺凌。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则称,中国也在释放“中美应平起平坐”的信号,因为抗日战争胜利意味着中国重新走进了富裕强大的新时代。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这次阅兵是中国首次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网于8月31日采访了美国前驻华大使傅立民。傅立民表示,中国此次举办的阅兵式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近两个世纪以来从没出现过的事情。

    “许多武器装备都是全新的,并且都将列装部队。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已经确保它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任外国势力欺辱。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的中国百姓因外国入侵而生灵涂炭。这使得中国已经形成一种民意上的共识,那就是一定要确保国家的强大统一。”傅立民说。

    世界应铭记“被遗忘的二战盟友”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日刊发题为《十四年血泪史,赢来醒狮万世名》的社论,表示历史不容遗忘,只有真正地以史为鉴,才能共同面向未来。这才是中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初衷。如果不深刻了解中国的反侵略历史,就难以理解中国全民对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情感。70年前,饱受欺辱的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抗争,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正如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出的那样:数十年来,在西方国家,人们谈论二战时,通常指的是欧洲大陆的战争,几乎没人了解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CNN也表示,很多西方人看到了中国抗战阅兵的军事装备和军队,但很少有人记得支撑这场盛大阅兵的历史事实:中国是第一个被卷入二战的国家,也是美国、英国的盟友。

    “中国抗战阅兵与二战息息相关,但也不只关乎二战。”美国加州大学21世纪中国项目的主席苏珊·谢科告诉《华盛顿邮报》,在某种程度上,此举是为了重铸中国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希望国际社会关注其在战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BBC称,此次阅兵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军队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美国雅虎新闻网认为,世界应承认中国在二战亚洲战场被长期忽视的贡献及中国的全球地位。也有人认为,阅兵象征着中国希望重建“被遗忘的二战盟友”的地位。

    “让我们记住,中国在二战期间遭受了极大损失。”俄罗斯政治分析师德米特里·巴比奇告诉“今日俄罗斯”网站,“中国有权利在这一天阅兵,这是他们70年来第一次为纪念这个重大日子举行阅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