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综合
  标题导航
要闻简报
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举行
保护非遗,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国古羌城:文化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刘延东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
国家文物局加强文博人才培养
英国文化及贸易代表团访问国话
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中心揭牌
欧阳黔森:好故事都是生活的杰作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1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阳黔森:好故事都是生活的杰作

    欧阳黔森(右二)在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摄制现场。

    一部历史剧《奢香夫人》以精致的笔法和宏大的史诗叙事,让观众认识到贵州的壮美以及贵州人的风骨,这正是知名作家、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欧阳黔森的杰作。

    执笔30年,欧阳黔森以精湛的文笔、赤诚的情怀书写、赞美贵州,记录贵州大地上发生的一切。长如《雄关漫道》,精炼如《味道》,他的作品以挥斥方遒的大气牵动读者的心,词句间充盈着爱国主义和理想主义。

    书一部《雄关漫道》挥洒英雄气魄,编一部《奢香夫人》名扬瑰丽贵州。文字就是一个作家的心,欧阳黔森的作品既激情澎湃,又不乏人间烟火的现实之美,若非贴近生活、热爱群众、心系家国,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

    寻矿生涯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欧阳黔森更愿意和读者分享他过去的故事。在他看来,一个没有过去的人就好似无骨的泥偶,立不起来也活得没有自我。如果少了从前的种种经历,便成不了今日的自己,他念念不忘的始终是美妙却又艰苦的青年时期。

    “8年的寻矿生涯,是我一生中最苦却又最好玩的时光。那时候我简直就像现代的徐霞客,一面流浪一面感受各种奇妙的经历,虽然我现在年过半百,总是会梦见年轻时候在野外矿地挑灯游玩的情景。我的小说创作多半与地矿有关,只有走进大自然,融进那广阔的天地,那才是我遨游文学世界取之不尽的宝藏。”欧阳黔森说。

    上世纪60年代,欧阳黔森出生于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地矿之家,父母都从事地矿方面的工作。从小热爱文学的他,看书拿笔是最喜欢做的事。他的文学启蒙,无疑与地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欧阳黔森的记忆里,地质队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世界,充满奇幻与惊喜。地质队职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就像武侠江湖中隐姓埋名的奇人异士,在那个缺乏文化生活的年代,听他们讲故事便成了欧阳黔森至今喜欢讲故事的缘由。

    后来,欧阳黔森也成为找矿队中的一员,跟着地质队野外找矿8年。最艰苦的地方他去过,荒无人烟的地方也去过。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奇险荒凉的西部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

    有了经历,他眼前的方向逐渐清晰。少年已经长大,他的野心与美梦化作一个个故事冲破笔尖,流淌在纸上,成书、成诗。欧阳黔森的文学创作就这样开始了……

    感受普通人的苦乐年华

    很多人都说欧阳黔森的作品好看,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都非常吸引人。他写过英雄,也不乏对小人物的关爱,他笔下的世界恢弘壮美,英雄气概直指人心,可最动人的还是他在细节上的精致处理。仿佛他写的那个人就在我们身边,仿佛他的文学世界就是我们曾经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的。

    小说、影视剧中的主角都是人,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的故事都是人在经历,欧阳黔森用敏锐的触觉感受普通人的快乐与悲伤,和他们一同呼吸、共同成长,在时代中漫步远行。

    他用文字回顾历史,引导人们展望未来。他的心从未离开过群众,他的感官不曾错过时代的起伏。为了写好《奢香夫人》,他去彝族部落和族人们同吃同住,只为更真实地还原历史的真面目。他不远万里,重走抗战运输公路,最终有了《二十四道拐》的问世。

    就是这样一股“真”,也因为与生俱来的“诚”,成就了欧阳黔森的作品。说他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不如说他懂生活、热爱生活,所谓好故事都是生活的杰作。

    做文坛与时代的英雄

    识英雄、重英雄、写英雄、做英雄,欧阳黔森的文学创作离不开英雄二字。什么叫英雄?心系群众,以国为重。他的文学创作一方面书写心中的梦,一方面传承着历史的厚重。

    作为资深文艺工作者,欧阳黔森以身作则,号召作家肩负时代的责任,用充满了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作品宏扬正能量。他扶持青年作家,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在下基层走农村中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

    文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唤醒人们对时代的责任感,文字最美的地方就是传承文化的魅力,做到这两点的文字工作者就是文坛的英雄、时代的英雄。就这样,读者记住了欧阳黔森,观众记住了他的作品,人们也因为他记住了贵州进而爱上了贵州。(董金黄  唐悦丹)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