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几家欢乐几家愁 “四项措施”欲解忧
图片新闻
中俄油画艺术创作精品在京展出
大兴安岭岩画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获突破
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10月将办
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在京启动
2015浦东文化艺术节奉献文艺佳作
《二十四道拐》展现被尘封的抗战历史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兴安岭岩画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获突破

    本报讯  (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9月15日,黑龙江省文化厅在哈尔滨召开“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取得重大收获”新闻发布会,据介绍,经过3年的考古调查,在大兴安岭地区先后发现31处岩画点、1800余幅彩绘岩画及调和铁、锰等原料制作的彩绘颜料。

    本次考古调查的范围在大兴安岭地区东起呼玛沿江乡狐仙洞、西至漠河西北的仙女洞岩画地点、北起黑龙江边的绥安站小黑石砬子“凤凰”纹样岩画、南至八十八岭岩画地点,发现的岩画纹样包括人物、动物和日、月图案等三类。

    同时,2014年黑龙江省考古所对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碧水镇北的北山洞试掘时发现,洞内文化遗存以洞口处较为丰富,地层堆积比较明确,共分8层,其中第2层为鲜卑时期文化层,出土有夹砂黑褐陶片、铁镞、铁针等遗物;第3至6层为新石器时期文化层,出土大量石刃、水晶料、玛瑙珠等遗物。考古学者还在洞穴内发现红褐色彩绘遗迹,经北京大学科技考古专家现场测定,属于当时人类调和铁、锰等原料制作的彩绘颜料。

    据专家介绍,大兴安岭岩画的发现填补了黑龙江省早期人类历史研究空白,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