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湖湘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美术

第4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湘风楚韵”扬帆远航亮相悉尼
湖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会成立
鼓声震天 精彩纷呈
图片新闻
打造非遗与特色旅游共同体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长沙颁奖
湖南百年老店共话诚信故事
剪纸剪出锦绣桂东
常德文化产业经管人员赴沪培训
传记文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出版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非遗与特色旅游共同体

    刘 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一个静态标本,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呈现。”日前,在湘西非遗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民委研究室张世保指出,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与保护非遗,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非遗和旅游具有天然的关联性,二者必然成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非遗不但需要保护,还需发展,需要创造价值,需要与新技术结合,乡村特色旅游可为非遗提供展示舞台和发展空间;而旅游业要加快发展,不仅需要城乡一体化的外延战术,还需要扩大内涵的发展战略,非遗可加快推进旅游业的内涵发展。湘西吉首市以非遗作为特色旅游的出彩之笔,将非遗联袂特色旅游,更好地彰显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对提升旅游品质有重要的作用。这样既能催生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效延展旅游产业链条,又可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非遗保护传承发扬光大,打响文化旅游品牌。

    培育和构建以非遗为主干的特色旅游业,将有效拉动内需,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非遗虽与旅游密切相关,但非遗的文化优势并不等于旅游优势,只有合理挖掘、展演非遗精华,适度经营具原真性的非遗技艺,才能实现非遗与特色旅游融合发展。当前非遗的旅游开发方式日益丰富,有观赏、体验、参与、分享、实景展演等诸多种。对非遗进行旅游开发,一是增加了民众的认知机会。游客耳濡目染承续着民族民间文化基因的非遗项目,可得到“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的启迪和教益。二是有益于非遗传承。当文化遗产的价值经过专门学科的研究得到充分揭示后,保护保存这些遗产的课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旅游消费传播是保护传承的一种方式,民间工艺、艺术品常常是游客的珍爱品。三是丰富了文化旅游资源。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种类多,其中许多高品位的资源十分令人关注。

    湖南拥有300多个国家级省级非遗,资源丰厚。以非遗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转化,要充分利用非遗衍生资源开发上、下游产业,促进非遗系统化传承和产业链升级。在具体开发措施上,非遗既可成为旅游推介的吸引物,又可作为旅游线上的特色内容,还可将其有机融入景点、景区,融入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在潜移默化中让游客感知非遗的独特魅力,领略厚重的湖湘传统文化。当然,将非遗资源开发为旅游产业,一定要处理好保护与传承的关系,处理好非遗技艺原真表现形式与文化创意、旅游传播的关系,坚持保护传承为主、合理适度开发,否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