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美术

第4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中原文化大舞台”便民惠民弘扬正能量
2015河洛文化旅游节开幕
豫剧《汴桥风云》演绎抗战爱情悲歌
张彦伟的汉画像砖梦
开封第33届菊花文化节将办
103岁抗战老兵办个人画展
洛阳伊川:文化惠民走向基层
河南少儿图书馆多彩活动迎中秋
河南御风列子文化研究院成立
“出彩郑州”戏曲大赛落幕
《盗墓笔记Ⅱ:怒海潜沙》即将上演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彦伟的汉画像砖梦

    在河南,一说到汉画像砖的收藏,必少不了张彦伟。尽管作为美术教师的他不太愿意别人称他收藏家,但他抢救、搜集的画像砖数量和质量在中原地区都是数得着的,而且他在中原汉画像砖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偶然谋面便定终身

    张彦伟与画像砖结缘源于1996年,那年他去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影台寺村走亲戚,无意间,发现亲戚家院子的墙砖上有着若隐若现的花纹,清理表面的泥垢之后呈现出了龙、凤等图案。亲戚告诉他,这墙砖是过去从附近的一个窑场取土时挖出来的。当时,还不会传拓技艺的张彦伟,借助美术功底,蒙上纸,用铅笔将图案描了下来。描下来的图案精美得让他震惊。回去后,通过查阅资料,他惊喜地发现,这就是有着2000年历史的汉画像砖。

    画像砖在古代是用来建筑房屋和墓室的,它以模印的方式表现艺术形象以及花纹图案,其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具有雕刻与绘画的特征。画像砖从秦汉一直流行到魏晋南北朝,尤其以两汉画像砖为典型代表,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因其重要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被学术界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了解得越多,张彦伟对画像砖的喜爱越强烈。自此之后,他就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收集画像砖,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

    一边收集一边学习

    抢救、收集画像砖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张彦伟都是凭借闲暇时间到各个村、砖窑厂去搜寻、收集。刚开始只是在临颍县附近搜寻,后来由近及远,到全省各个地市。个人的力量单薄,就动员亲朋好友,一起帮忙探寻。

    2000年的一天,他在许昌市鄢陵县望田乡一处农村的院墙上发现有几块砖上似乎有文字,清理掉上面的浮土,显露出“延寿富贵益子孙”几个字。他欣喜若狂,盯着那墙壁看了半天,结果被当地村民当做偷牛贼围了起来。解释半天,村民总算明白过来,并被他感动了,帮助他一起寻找。

    在抢救、收集画像砖的过程中,张彦伟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不懂,他就买各种书籍学习,还去各地求教。现在他已经是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他写的关于研究汉画像砖的文章被多家媒体刊载,还被邀请参加中国汉画学会的年会,有两篇文章被收录在该会十三届、十四届年会论文集中。

    抢救为了更好地传承

    如今,张彦伟收集的画像砖有400多块,当地政府专门为他提供场地,成立汉画陈列室,这些画像砖整齐地摆放在展室里,好似一个汉画像砖的博物馆。

    许多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看了张彦伟收藏的画像砖,都表示赞叹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画像砖。有一些外地的企业家专门跑来想以高价收走一些,也有一些朋友劝他适当卖掉一些改善一下清贫的生活,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张彦伟认为,这些画像砖都是不可再生的、代表中原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尽管张彦伟从来都是只收集不出售,但他很乐意与人分享自己了解的汉画故事。除了在学校开设“青少年传拓兴趣小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让汉画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汉画,提高审美素养之外,他还广开大门欢迎各大院校研究汉画的大学生和教师前来参观。他精研传拓技术,把手里的画像砖,分门别类地传拓下来,装订成册供人欣赏,并选择不同主题进行整理出版。他的梦想是筹建一座汉画艺术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汉画、认识汉画、热爱汉画,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魏 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