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曦 景晓萌
9月20日,朱寿珍刺绣艺术馆(以下简称“刺绣艺术馆”)正式落户北京红博馆(以下简称“红博馆”),国家非遗传承人、国家研究院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朱寿珍带来自己悉心创作的苏绣作品亮相,旨在弘扬传统国绣文化,以苏绣古韵兼容当代设计创新。刺绣艺术馆的成立,也意味着朱寿珍在北京弘扬传统苏绣文化,以及与苏绣爱好者交流的展销一体化平台得以建立。
近年来,红博馆一直致力于打造传统文化产业基地,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如举办“雅器与陈设文化”系列讲坛、“2015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公益演唱活动”等活动,力求唤起更多人关心、了解传统文化。刺绣艺术馆选址于此,正是看到了红博馆的优势资源所在,双方的合作将为彼此带来双赢。
借力红博馆弘扬传统艺术
刺绣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历史悠久,主要分为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朱寿珍自幼研习苏绣,师承世家祖艺,绣艺精湛,其刺绣题材众多,有人物、动物,也有绣品仿油画、国画、书法等风格,形象逼真、线条自然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她不仅受教于中国刺绣的传统技艺,更在研究、继承传统苏绣技法理念的基础上,将国画、油画、摄影及高科技衍生的现代艺术表现方式融入刺绣艺术中。朱寿珍刺绣作品足迹遍布海内外,2013年,她的作品《母与子》被联合国收藏,这也是联合国首次收藏中国刺绣作品。
从朱寿珍绣品的艺术造诣来说,完全具备开设独立艺术馆的资格,而她为何选中红博馆作为布局北京事业的一站呢?朱寿珍表示,红博馆的“博”有博大精深之意,寓意着中国刺绣文化的博大精深。选择这样一个成熟的场馆开办刺绣艺术馆,将更接地气,更有利于结识全国文化艺术方面的人脉,及刺绣艺术作品在全国的广泛推广。
面对经济形势的下行,很多实体经济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艺术品市场交易近年来也陷入了低谷。一个独立展厅的运营会有诸如人气、租金、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在较成熟的场馆中建立馆中馆,对双方都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对朱寿珍来说,选择在已有相当知名度的红博馆中设馆,则能借助其人气和知名度,让刺绣艺术馆迅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全力发展。而对红博馆来说,刺绣艺术馆的建立无疑将拓展红博馆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品位。
红博馆总裁曾永杰介绍,红博馆定位于经营高端红木,集古玩艺术品交流、展示、交易、鉴定、拍卖等为一体,志在打造北京红木专业诚信品鉴平台。他表示,红博馆主要经营以红木家具、红木文化为主的多种工艺品,但随着时代变化,也在尝试走多样化、精细化道路。“红博馆集中了红木家具、珠宝、书画、拍卖、奇石、艺术沙龙等,是一个广大的艺术平台,而且喜爱红木的群体与关注苏绣、书画的人群是可以重叠的。”曾永杰说。
文化艺术与商业的无缝对接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意识到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应让艺术作品得到更多艺术爱好者的欣赏与喜爱,并愿意为之价值付费。艺术与商业的联姻,已成为向大众推广艺术家、普及艺术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商业地产形态将艺术引入其中,并收到良好效果。以传统购物中心为例,有报告指出,目前,一线城市的艺术主题业态在购物中心占比已上升至2.6%,成为购物中心吸引客流的特色之一。
在传统商业竞争愈加残酷的情况下,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显然正是对消费者感官体验的多方位“关照”,很多消费者愿意把消遣的时光留在这些有“个性”并关注消费者体验的商业中心里。有报告显示,消费者的消费正从以获得有形商品为目的,转变为享受值得回味的生活体验,体验式商业开始崭露头角。曾经,欣赏艺术展被看作是单一的活动,观众往往直奔主题,去某个艺术馆观看展览。然而,随着艺术与商业的结合,观展也逐渐开始成为大众休闲活动中的一部分。由于逛街和看展能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让顾客和观众的身份合二为一,也让人们出行的效率变得更高。这样的“套餐”性价比十足,既可以说是一种更系统化的参观服务,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提升品质后的消费流程。
对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红博馆较有发言权。自成立伊始,红博馆便采取专卖店集中经营模式,致力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广场”。目前,红博馆已成为一个涵盖红木、木雕、奇石、珠宝、水晶、陶瓷、玉器、古玩、字画、苏绣、茶艺、工艺品等传统文化产品的产业基地,集销售和展示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商业中心”。“红博馆要做人们生活的加油站,提供文化享受,让大众在品鉴艺术的过程中将商业与文化艺术对接。”曾永杰表示。刺绣艺术馆的建立,让红博馆在艺术与商业的探索中又印上了一个坚实的脚印。
朱寿珍表示,在红博馆开办艺术馆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她将利用艺术馆的平台,集结更多的非遗人才、艺术家及金融界人士,探讨出文化与商业的较佳结合点,寻求全新的合作模式。朱寿珍说:“我希望未来能建立一个深耕中国现代艺术的国绣研究院,因为现在中国的‘四大绣’很分散,而社会上流通的作品都偏向于商业化,虽然商家要讲究经济效益,但要在商业的同时传承下去。同时要有艺术品位,也要有艺术文化的高点。苏绣不光是一门技艺、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可以修身养性的学科。”
据了解,目前北京还没有专门研究刺绣的组织机构,国绣研究院”若能在北京成立,将利用刺绣艺术家的影响力和艺术造诣,或将能把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并能在当代的商业社会中,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刺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探讨出更好的艺术与商业的对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