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亚群)10月26日,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15“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在北京开幕。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出席开幕式。
丁伟在致辞中指出,最近20年国际上对汉学的研究发生了许多变化。从研究领域看,研究的重点从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延伸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从研究队伍看,汉学家由少数人群逐渐发展成越来越有规模的队伍,从欧美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新的汉学家不断涌现。从研究成果看,对汉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不断增强,许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了汉学研究会、汉学家协会等学会组织。发展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并正在逐步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了解中国,这种了解不仅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人的了解,对中国思想观念、中国价值理念的了解,以及对中国思维方式的了解。由于中外文化传统的不同,在文化碰撞中产生的不解和误解是常有的,而汉学研究恰恰能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交流,从而达到消除不解和误解,达成理解的境界。
会上,中外双方学者将围绕“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战略及地区关系”“历史与艺术”“文学与翻译”“中国学研究”5个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及互动交流。
“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旨在加强中外学者与智库间的思想交流与对话,在国际视野下阐释和传播中国当代价值观念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核心价值观在全球的认知和认同。座谈会已于2013年和2014年举办两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