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上海国际艺术节:传统元素 现代语言 世界表达
“扶青”孵出“艺术探险家”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在艺术的天空下畅享




 中国文化报 >  2015-10-2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国际艺术节:传统元素 现代语言 世界表达

    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关注互联互通时代的艺术

    开幕演出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

    “扶青计划”王亚彬作品《青衣》首演

    “彩绘丝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作品展”吸引中外参观者目光

    装置戏剧《爸爸的时光机》推介现场

    《贝隆夫人之歌》在上海中山公园上演

    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

    “一带一路”艺术节圆桌论坛

    10月16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走入第17个年头。作为中国的老牌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国际舞台上仍显年轻。立足中国文化艺术所处的独特生态环境,上海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与世界搭建着艺术对话的桥梁。

    艺术节对世界范围内知名艺术家及艺术团体的吸引力折射出它的国际影响力。10月末,上海国际艺术节时间过半,已有众多名家名团在这里献上了力作。

    芭蕾舞界的“缪斯女神”希薇·纪莲在这里舞出“封箱”之作《生命不息》,向39年舞台传奇生涯挥手作别。50岁的她邀请4位编舞量身创作了这台演出。舞台上,希薇·纪莲在“生命之树”旁起舞,极具张力的舞姿让人感受到那种对生的敬畏,亦看到她对舞蹈的热爱与执著。

    澳大利亚芭蕾舞团将戏剧芭蕾大师罗曼斯基特地为澳芭编舞的《灰姑娘》搬上舞台,这也是此版《灰姑娘》首次国际巡演。罗曼斯基用丰富、生动的芭蕾语汇对经典童话进行现代解读,加上普罗科菲耶夫极具电影特质的音乐,以及杂糅了迪奥、夏帕瑞丽、上世纪40年代好莱坞的优雅范儿和超现实主义元素的舞美设计,使得整部舞剧呈现出一股诙谐幽默、生气勃勃又浪漫非凡的新鲜气息。

    英国BBC爱乐乐团奏响经典与现代之音,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推出24小时音乐会版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汀·列宾演绎琴弦上的浪漫与激情……从以往邀请名家名团参加艺术节,到如今众多名家名团主动走进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国际影响力已不言而喻。

    与外国名家名团纷至沓来相比,更加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平台,中国艺术家和团体显示出无限活力和潜力。推崇原创,鼓励艺术家用现代的语言和国际化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使得今年艺术节的国内剧目看点十足。

    作为开幕大戏之一的芭蕾舞剧《长恨歌》正是个中代表。该剧由上海大剧院联手上海芭蕾舞团,邀请德国编导帕特里克·德·巴纳创排,用现代芭蕾的编排和写意手法诠释中国古代文学名作——白居易长诗《长恨歌》,对原诗进行“再造”。舞剧突破古典芭蕾的框架和程式,用现代感极强的舞姿、节奏和人物设定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重现。扭曲到令人战栗的动作、伸展和弯曲到极致的肢体将“绵绵无绝期”的恨烘托到极致,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和解构叙事,对创作者、舞者乃至观众而言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战。

    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也极具看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这部音乐剧是上海民营剧团首次被纳入艺术节开幕演出的剧目,充分展示出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音乐剧再现了二战期间为躲避纳粹迫害从德国逃往上海的一批犹太人受到普通家庭庇护的故事。家仇、国恨与爱情、亲情在乐声、歌声中交织,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在危难时刻凸显,跨越民族、种族和国界的人性之美从中迸发,直击人心。音乐剧由中国和以色列合作,采用中英双语演唱,7位犹太裔演员加盟,更聘请犹太裔文化顾问,使得舞台上的每个细节都极其考究。

    艺术节上演的节目中,45%为原创作品,这个数字令人振奋。大部分作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养分。杨丽萍原创现代舞剧《十面埋伏》、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民族舞剧《金陵十三钗》……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剧目在这里集中上演并大放光彩。青年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元素更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与青睐。在艺术节青年创想周的舞台上,舞剧《青衣》、《画皮》,京剧《罗生门》,交响乐《悟空五则》,音舞剧场《霸王别姬》等集中亮相,青年艺术家们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出发,对传统元素进行了解读和再现,令主办方和观众收获了诸多惊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