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 陈启刚
房山是京西南文化大区,山水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几年,房山立足于建设首都高端产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的功能定位,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的新思路,建设文化新高地,为房山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一个地区的文艺实力主要体现在文艺创作上。在首都文艺的大舞台上,房山文艺始终是一个突出的存在。首先得说房山的文学创作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其中,长篇小说的数量之多、影响之大,有目共睹。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在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作品评选中,房山摘得了文学类唯一一个长篇小说优秀奖,同部小说还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提名奖。房山的散文创作在京郊也是拔得头筹的,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汪曾祺散文奖等散文类大奖屡屡斩获。房山的古体诗词楹联创作在区县中也是独领风骚,古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诗人贾岛,今有定期会集搞创作交流的云水诗社、京南诗社,还有常抓不懈的河南中学、韩村河孤山口小学的诗教基地建设……因此,房山作家群已成为名播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学符号。
房山的书法美术活动也颇为活跃。书法作品不仅在北京美丽乡村书法艺术展上大规模展出,而且立足于文艺绿化,蓬勃开展书画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采风写生活动,“如名人名言名家书法作品进校园”“春联进农家、书画进万家”等。房山阎村因为书写绘画者众多且书画广泛普及,成为北京市首个书法艺术镇,结出喜人的创作成果。房山还积极参与北京市文联、北京美协主办的北京意象系列艺术创作、展览与出版工程,区内美术家借此平台一展房山独特的文化魅力,呈现出大美房山的文化底蕴,从美术创作的角度丰富了首都的文化内涵。
房山的摄影活动则几乎全民化。据悉,房山文联甫一成立,就创出了“摄影在农家”的艺术品牌,之后,笃力开展摄影艺术的普及工作,在全区的每个乡镇相继举办各种主题性的摄影大赛和摄影作品展,可谓异彩纷呈,如在广袤的龙乡大地上开展以农业、农村、农民为素材的聚焦“三农”摄影大赛,连续举办数届的北京“之源杯”“传承杯”“百花杯”摄影大赛等,既展示了房山的优美风光、民俗风情和时代风貌,又为地区存储了一大批形象的乡土素材。
房山在音乐舞蹈领域独具风采,不仅打造了中国农民合唱培训基地,举办了乡村合唱节,原创音乐作品曾先后两次获得文化部的群星奖,还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了《幸福的房山幸福的歌》作品演唱会,既表达出艺术家对家乡的热爱和对首都的礼赞,也使基层的音乐作品登上大雅之堂;近期,在北京市文联、北京舞协主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标准舞大赛和第二届百姓健康舞大赛两大赛事中,房山区代表队成绩斐然,喜获双丰收。而在房山观看3000人的威风锣鼓队、欣赏闻名山乡的非遗表演霸王鞭,那震撼的场面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房山文艺丰硕的创作成果真是不一而足。正因为如此,在北京第五届德艺双馨文艺家评选中,全市评出15名杰出代表,房山就有两名艺术家摘得桂冠,这在区县行列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令人欣喜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刚一发表,房山就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实施了一项重大的精品文艺展示工程,即出版《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提升地区居民的人文素质,以期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吹响时代的号角,助推中国梦早日实现。可以说,这一举措是房山区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既表现出房山区委、区政府高深的文化境界,也表现出房山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广大文艺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值得北京各区县学习借鉴。
这项工程的基础十分扎实,因为房山的文艺创作早已呈现出创作队伍日益壮大、作品日渐丰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的欣欣向荣景象。房山的文艺家在生活中汲取营养和选取题材,热情描绘人民的精神风貌,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写房山、画房山、照房山、唱房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活动中,倾心注力,热情洋溢地抒写、歌咏和展示房山风采和首都精神,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而《房山文学艺术精品大观》正是房山文艺作品的精彩荟萃,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房山最高文艺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它的出版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
当然,尽管新时期房山的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文化的发展已提升到战略高度,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相信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随着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提升,以及随着文学艺术创作队伍的扩大和创作水平的提高,房山的文学艺术创作定然会涌现出更多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
期待房山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期待房山的作家和艺术家为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