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勇 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与往常相比,10月26日这一天,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环卫大队院内异常热闹:为了庆祝石家庄市第五届环卫工人节,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为长安区300余名一线清扫环卫工人带来了评剧、河北梆子等精彩节目。环卫工人们表示,这是一个难忘的节日。
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文化服务,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河北省各级文化部门、文化单位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送文化、送演出的根本目的。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说,实施一系列更加人性、贴心的惠民举措和文化服务,能够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从而实现“文化福利”最终由人民共享的目标。
近日,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22届“彩色周末”文化活动闭幕式在石家庄市西清公园举行。本届“彩色周末”文化活动持续了6个月,开展了舞蹈大赛、戏曲票友演唱会、消夏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1169场(次)。“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他们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感。”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樊振宇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抓好文化惠民活动,为城乡居民送去更多优质的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
从今年4月23日起,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河北演艺集团承办的“中国梦·赶考行——走进美丽乡村”文化惠民演出先后走进石家庄市正定县、张家口市怀来县、邯郸市肥乡县等地的农村文化广场、中小学校、企业和军营,为当地群众送去了歌舞、戏曲、快板、魔术、器乐联奏等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邯郸市肥乡县天台山镇天台山村村民卢秀华说:“现在,我们农民也有机会在自己家门口,欣赏到省城艺术家的高水平演出,很满足。”
让群众有幸福感、满足感的不仅有送上门的文艺演出,还有家门口的文化场所和设施。邢台市桥西区中华街道以“创建文化型社区,打造魅力新中华”为主题,依托健全的文化设施举办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有效促进了邻里关系。“社区的本质是为居民服务。”中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帆说:“我们从社区群众所缺、所需入手,搭建各类社区文化服务平台,让社区服务真正惠及到每个居民。”据了解,邢台市桥西区中华街道下辖11个社区均建有包括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文娱活动室、书法活动室等在内的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居民运动会、消夏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等成为居民广泛参与、乐在其中的文体活动。
冬季来临,提早谋划、认真筹备,让群众过一个有温度的文化暖冬,是当前河北各级文化部门、文化单位的一件大事。从今年底到明年初,河北将推出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张家口演艺集团将于11月8日在崇礼县举办《大好河山·音舞诗画》精品剧目演出;2016年元旦至春节前,河北省群艺馆将联合北京群艺馆和天津市群艺馆在北京市延庆县、张家口市崇礼县等地开展迎冬奥京津冀文化志愿者大联欢活动。此外,由河北省图书馆主办的冀图讲坛、河北博物院主办的快乐学堂、石家庄市文广新局主办的“一月一名剧”等常态化文化惠民活动也将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