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要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统筹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融入生活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
建立富有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
东北24城结盟推进公共文化
图片新闻
“文化记忆·致敬荣光”网络答题活动结束
苏州启动“我爱唱歌”网络歌手大赛
首图办展推广数字图书馆




 中国文化报 >  2015-10-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北24城结盟推进公共文化

    本报记者  杜洁芳

    10月20日至21日,2015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区域文化联动东北片区经验交流活动在辽宁省沈阳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相继举行。其间,来自东北三省2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的代表们,在结束了沈阳的交流会议后又匆匆乘高铁赶往哈尔滨,旅途中还讨论着沈阳会议的内容,沉浸在交流学习的余温中。

    自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区域联动活动启动以来,由两座城市共同承办、搭建合作平台的经验交流活动尚属首次。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创建城市的代表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东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作联盟。这是东北三省首次因示范区创建而结盟,也预示着示范区创建经验交流活动将逐步常态化。

    建立联盟 交流心得

    “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冬季采暖期长达150天,为解决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普遍存在的‘冷屋子’‘空屋子’问题,各县(市)区政府每年落实5000元资金,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取暖提供经费支持……”牡丹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佰贵在汇报该市创建经验时的一席话,涉及到了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与用的问题,使与会代表产生了共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申晓娟曾就东北地区文化活动设施利用率做过调研,令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冷屋子”问题。“就算建了文化中心,天寒地冻的也不会有人去。”申晓娟感慨地说,“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这‘一公里’并不只是地域上的,还有人心理上的融入。牡丹江市的这一举措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值得其他地区思考与借鉴。”

    盘活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校舍、企业闲置资产,建设村级文化大院,新小区开发调动开发商投入文化设施建设热情……一系列亮点举措在此次交流会上赢得与会代表的认可,并引发了热烈讨论。大家深感通过此次联动活动开了眼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体局局长张艳华说:“以往我们自己组织的考察局限在单一工作层面上,并不全面。此次24个城市集中交流非常有利于大家打开视野。”

    10月21日,区域文化联动东北片区经验交流活动第二阶段的活动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启。东北地区的24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合作联盟,并达成5项工作共识:开拓创新,构建区域性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资源共享,实现全方位的文化艺术互动;互通信息,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优势互补,定期开展公共文化工作交流;健全制度,建立联盟长效合作机制,努力将联盟打造成区域文化交流的新典范、沟通合作的新平台。与会代表还现场参观了南岗区“文博图”三馆及芦家、花园等街道办事处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对南岗区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构筑“一网五带”格局、推行“双横双纵”模式、派送“十大文化福利”、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等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

    示范项目首次加入联动队伍

    东北片区的联动也加入了示范项目的交流,各示范项目代表深感机会难得。张艳华说:“此次联动把示范项目纳入进来,扩大了交流范围,效果更加显著。”吉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李虹对此也十分赞同,认为这对示范项目来说是一次珍贵的交流学习机会。

    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建立了南北河根据地,红色文化成为当地鲜明的文化符号。因此,在创建示范项目时,北安市首先考虑到将红色资源开发成特色文化品牌。吉林省四平市在创建过程中也同样抓住了拥有红色文化的优势,四平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战役纪念馆等成为当地公共建筑的特殊符号。拥有相似的创建内容,使北安和四平两个城市的参会代表深感此次交流更有针对性,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创建经验。四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高云久说:“我们出来交流学习的机会并不多,通过这一活动,使我们认识到示范项目创建也需要寻找新的方式、路径和机制。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创建,以前只是在网上看到过其他城市的创建经验,此次能现场互相交流,让人眼界开阔不少。”北安市文化广电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凤芝也深有感触地说:“此次学习让我们意识到创建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进来,而且一定要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

    在参加区域文化联动之前,辽宁省大连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等创建城市就曾萌发建立东北片区联盟的念头,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文化处处长张宝勤兴奋地说:“没想到,文化部牵头做了起来,与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在他看来,示范区创建要想使交流落到实处,搭建平台最关键。通过平台大家可以相互认识、交流心得、得到启发,尤其是专家点评环节更是受到参会代表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专家点评一针见血,将促使创建工作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如何可持续发展

    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目的就是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研究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3批示范区创建都处于关键阶段:第一批示范区处于后续建设阶段,要率先形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处于冲刺阶段,将陆续接受文化部、财政部的考评验收;第三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处于起步阶段,要着手定规划、建机制、抓落实,3批示范区的建设任务都很重。在这一关键节点召开示范区创建城市之间的区域文化联动,恰逢其时,为3批示范区创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申晓娟认为,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工作结束验收之后,很多示范区城市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后续建设该如何开展,此次经验交流会就是让大家总结经验和成熟做法,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和推广。只有将有价值的经验推广开来,才能真正凸显出示范区创建的意义。同时她认为,示范区创建并没有终点,各地要探索一种长效机制,使示范区创建工作得以有效地持续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