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 廖昌永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切中了当今我们文艺创作的时弊,指出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文艺创作的若干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方向,坚定了文艺创作的信心。《讲话》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搞清文艺精品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文艺工作者一定要静下心来,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精益求精地搞创作,一定要把我们的文艺作品打造到精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对民族精神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文艺精品?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几十个例子,阐述了这些文艺作品是怎么被广泛接受,怎么被长期传承的,特别是怎么对人民、对各国文化产生正能量影响的。正如总书记讲的,好的文艺作品应该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所以,精品就是能够广泛地建构于社会,长期地传承于社会,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作品中的文化来影响我们的民族精神,为更加接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提供正能量的支撑。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继续认真学习《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切实地贯彻在各项工作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责任的优秀艺术人才,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