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璐
12月10日至13日,2015年贵州省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专题培训班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兴义市举办,来自贵州省内各市(州)的文化产业管理干部和重点文化企业负责人、骨干约160人参加了培训。
4天的时间短暂、充实,培训课程精彩、丰富,既包括专家学者的理论、业务讲解,也包括一线从业者的“企业家讲坛”;既有图文并茂的专题授课,也有生动活泼的现场教学,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感触良多”。
高质量课程犹如及时雨
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贵州省文化改革发展办、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黔西南州委宣传部、黔西南州文产办承办的此次培训活动,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依托文干院优势资源、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精心设置的课程和项目,效果极佳。
黔西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春红表示,黔西南州委、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州发展的软实力,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识,具有黔西南特色的文化品牌正初步形成。但同时,当地文化产业仍受到起步晚、体量小,分布散、交流少等因素制约,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力外脑。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齐勇锋的《文化资源的创意转换与产业发展模式》,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波的《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等,将相关领域前沿理念与实操案例相结合,契合不同学员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启发。台湾artkey艺奇文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郭羿承等企业家,也分别从文创产品生产、艺术授权、非遗在现代的创新与发展等领域,与学员分享心得。对黔西南马岭河峡谷文化产业带、万峰林文化产业带以及民俗婚俗博物馆等地的观摩研讨,则令学员进一步了解到黔西南州多彩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现状,在学习经验的同时,亦贡献自己的建议与智慧。
培训成果产生滚动效应
报名时,人数规模不断“超标”;课堂上,学员们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笔记写了一页又一页;微信群里,各种学习材料、信息资源不停地“闪烁”……源于实际工作的迫切需要,以及文化人心中那份勃发的激情,这种踊跃的态度贯穿培训始终。
贵州星空音乐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兴策表示,文化企业融资方面相关知识此前了解不多,此次的课程为他开启了新的思路。贵州黔北记忆旅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表示,专家提出的以服务当地百姓为根本,发挥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模板价值等,对园区建设都很有指导意义。“培训班带来了前沿的文化理论和丰富的实践课程,组织安排非常周到,老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交流,碰撞出很多火花与机遇。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希望能做‘留级生’。”六盘水文产办专职副主任杨锦的这番话,更说出了广大学员的心声。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企业家代表授课的广东深圳贺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贺虹,重庆壹秋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创意总监綦涛,都是此前参与过培训班的学员。她们通过与知名快消品牌合作、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以及发展电子商务等方式,推动非遗工艺走上现代化、大众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的经验让学员受益匪浅。
培训之外,学员们的互动交流以各种方式持续开展,分享资源、整合发展成共同目标。贵州省黄果树多彩数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尚鲲表示,此次培训认识到很多优秀的非遗传承人,自己的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可以与之合作、助其推广。此外,记者了解到,文干院有计划地组织参加培训的学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以历次参训学员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为研究素材,汇集整理了一批文化产业发展的鲜活案例,目前正计划出版发行,让这些智慧成果服务于更多的文化产业人才。这些,都是培训成果所产生的发散与滚动效应。
培训走进西部偏远地区
本次培训是“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系列培训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张旭介绍,在文化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该计划作为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自2014年初开始执行,现已进入收官阶段。两年来,文干院围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部署,以文化部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为依托,面向全国各省区市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优秀文化企业组织开展了25期专题培训班,涵盖演艺、工艺美术、艺术品、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化娱乐、非遗生产性保护十一大业态,累计培养文化产业高端人才近千人次,为提升国家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助力文化设施的转型升级和文化企业的提质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放大资金的社会效益和辐射范围,文干院将支持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增列入专项资金执行计划,深化与地方的合作,送培训下基层。“今年4月,学院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组织的新疆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专题培训班深受好评。在以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此次培训班又掀开了学院与贵州合作的新篇章。”张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