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古籍中的苏东坡海南印迹
机器人取代不了人
追“星”背后的苦与乐
浙江“品牌建设四季行动”结硕果
广东佛山成立文化馆站联盟
大连中山区首推文化惠民卡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6-04-0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籍中的苏东坡海南印迹

    明刻本《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书影

    乔红霞

    由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海南省图书馆馆藏苏东坡古籍暨珍贵文献展日前正式结束,共吸引了2000余名读者前来观展。这是海南省图书馆(海南省古籍保护中心)首次举办古籍展览。展览以东坡文献为主题,从馆藏130余种苏东坡文献中,精心挑选出15部古籍暨珍贵文献进行展览,其中明刻本《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和影印宋元刻本《注东坡先生诗》等,收录了苏东坡的诸多诗词、散文、手书等,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500多篇文章,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曾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后遭三次贬谪,绍圣四年(1097)三贬海南,时年60岁。东坡在海南3年,敷扬文教、劝农耕植、授民医药、倡改陋俗,备受海南百姓的爱戴。

    在苏东坡现存诗集中,有不少是贬谪海南时创作的。如影印宋刻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中的《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一诗中提到的“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要荒。他年谁做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便是苏东坡到海南后表现出的豁达人生态度的写照。唐宋时期,贬谪海南是皇帝对大臣最严厉的责罚,且东坡已六十高龄,垂老投荒,消极、悲观的情绪自然有,但是他能坦然面对,化逆境为顺境,积极适应当地生活。

    在儋州,苏东坡十分关心当地的文化教育。初到儋州时,他向当地百姓打听有没有学校,虽然有一间破旧的学舍,但早已没有一个学生。看到此景,苏东坡非常痛心,决心扭转风气、推行教育,甚至还承担起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职责。《迁居之夕闻邻舍儿诵书欣然而作》一诗中,描述了他在儋州生活偶然听得邻家小儿的读书声,为那清脆的童音沉醉,也拿起书与小儿一起诵读的情景。

    东坡散文,是北宋科举的范文,俗语云:“文选烂,秀才半;苏文熟,秀才足。”所以,有不少求取功名的学子特别想得到东坡的指点。当时琼山有个姜唐佐,去儋州跟随东坡半年,东坡书写柳子厚《饮酒》、《读书》相赠,还题写了联句“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鼓励他说:“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不久,姜唐佐果然中举,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在苏东坡的影响下,当地逐渐形成读书重农的风气,在儋州中和镇至今流传着吟诗作对的习俗。如旧时每年在东坡生日(阴历十二月十九)时,当地百姓都要去东坡庙给东坡上香,上香时还要背诵一首东坡诗。据说中和镇有一老奶奶,目不识丁,却会背诵90多首东坡诗。如今,当地的居民家中遇到人生大事,如出生、升学、结婚、去世等,也会书写对联、诗词,张贴以示纪念。

    苏东坡一生创作诗词很多,自宋代起,屡有刊刻。目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别集类收录东坡古籍善本共计186部,《中华古籍再造善本》收录东坡古籍宋元刻本12部。此次展览展出的宋嘉定六年(1213年)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是施元之、顾禧、施宿注东坡诗的最早版本,由南宋书法家傅穉手书上版,刻印精美。该书虽为残卷,却弥足珍贵。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陈荣选将东坡在海南的诗文汇集成《宋苏文忠公居儋录》五卷,清顺治年间王昌嗣重修,康熙年间又被编成《海外集》。

    在海南期间,东坡创作诗文350多篇(首),含存疑11篇(首)。此次展出的明刻善本《宋大家苏文忠公文抄》不仅收录苏东坡的制策、书、序、状、表等多种文体文章,还收录了苏东坡初到海南上书皇帝的《到昌化军谢表》和《众妙堂记》等。该刻本由苏轼撰,明茅坤评, 9行20字。茅坤评曰:“苏子瞻之于文,李白之于诗,韩信之于兵,天各纵之,以神仙轶世之才,而非世之问学所及者。”

    追和古人诗是东坡首创。东坡来海南,唯有陶渊明集和柳子厚诗文数册书籍。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深得东坡喜爱。淮东仓司刻本宋本《注东坡先生诗》后两卷为东坡“和陶诗”107首,其中收录海南作和陶诗50余首。

    除海南省图书馆馆藏的明刻本之外,影印宋刻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底本珍藏在上海图书馆,书中载有东坡在海南的诗作。此本经清怡亲王府及翁同龢收藏,翁氏后人翁曾翰、翁安孙、翁之廉、翁万戈四代递藏。上世纪40年代为避战乱,翁万戈将《施顾注东坡先生诗》等珍贵古籍秘密运到美国。2000年,又在多方努力下回归祖国,庋藏上海图书馆。 (作者系海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与古籍部主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