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多重融合 魅力独特
一次关于爱与理想的远行
献给女儿,也献给中国动画




 中国文化报 >  2016-04-26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献给女儿,也献给中国动画

    孙立军为村里的孩子放电影

    夕  君

    每当人们将纪录片与故事片并列,纪录片仿佛总难逃边缘化的命运。其实,纪录片在光与影的交叠中,坚持着对真实的追问和守护,这份执着与坚定令人尊敬。好的纪录片总能以真实的力量直抵观众心灵的深处,荡起久久不会散去的涟漪。

    近日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的《18岁,18天》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它强烈的现场感甚至带着一些生活的原始的味道,以骑行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爱的认知和对中国动画的信念。本片已经荣获首届加拿大国际电影电视节最佳纪录片水晶豹奖和第36届法国地中海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两项大奖。

    《18岁,18天》记录父亲孙立军与女儿孙佳从北京骑行到上海的18天内发生的故事,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既是导演,又是“主演”。在这部纪录片中,你可以看到自行车队或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公路上奔驰,体味看似平淡实则深刻的父女之情,感受素昧平生的人们之间的真挚友善,更会对爱与人生产生深沉的思考。

    2014年7月20日,是骑行的第一天。这天一大早,孙立军带女儿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然后从这里出发,到河北廊坊,再到天津武清。此时的孙立军重感冒还没有好全,不断干咳,但为了履行对孩子的承诺,他坚持按原计划出发了,并且决定,这18天中不刮胡子,把胡子留到上海。

    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盛暑从北京骑车到上海,其中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出发的第二天,孙立军就经历了两次迷路、车后轮爆胎。夏日的天,孩子的脸,今天天气闷热难耐,明天就可能雷雨大风,多变的天气也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不过,这一路之上也有不少温暖和欢笑,孙立军所到之处总会碰上热情的骑友,他们帮他修车,给他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叮嘱他出门在外小心上当受骗。经过农村,孙立军就给村里的孩子放中国原创动画电影,与他们一起欢乐和悲伤。

    一路上,最让孙立军开心的是女儿孙佳的陪伴。经过一路的锻炼,孙立军发现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儿开始懂得关心自己——每天早晚为爸爸量血压,吃饭时为他夹菜,出发前帮忙细心整理行李。孙立军感到女儿长大了,她不再怕皮肤被晒黑,受伤了也不喊痛,带着沿路捡到的奄奄一息的小土狗找兽医,和村里的孩子一起刷墙,独立安排剧组人员的食宿,主动参与搬开被大风刮倒在公路上的大树……“看到女儿点点滴滴的变化,我觉得我所有的汗水和坚持都很值得。”孙立军说。

    第18天,胡须浓密、皮肤晒得黝黑的孙立军带着女儿一起到达本次骑行的终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是30多年前他上第一堂实践课的地方,他希望与女儿一起向老一辈中国动画电影人致敬,也希望中国动画电影的接力棒代代相传。

    就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门口,孙立军带着女儿,与出版界的同仁一道,举办了中国老一辈动画人浦稼祥《动画创作启示录》一书的发布会,把新近付梓的书送到浦稼祥手上。孙立军说,这或许是史上规模最小、参与人数最少的发布会,但它之于中国动画和中国动画人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这次骑行除了送给女儿一个成人礼,还为沿途村子里的孩子放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给浦老送去了他的新书,并向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批老艺术家汇报了我的工作。”孙立军说,“我希望通过这18天的骑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动画人的真诚和坚守,给从业者传递一些力量和启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