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讲述》
本书为《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的自传。“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本书中,马尔克斯没有采用线性的时间顺序,而是自如地在时间、事件中切换,既有对人生中的难忘事件、重要时刻的讲述,也有对他所珍惜的家人和朋友的回忆: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正如他所言,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 南海出版公司2016年4月出版)
《德意志的乡愁》
20世纪的德国命运多舛。因为“一战”的失败,德国人告别了19世纪的黄金时代,受制于战胜国的盘剥;因为“冷战”格局,德国被一分为二,沦为国际政治争斗的牺牲品……该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20世纪德国政治悲剧的历史因缘,同时解码20世纪德国命运之锁,在通往现代社会的路途上,保守主义是“乡愁”的挣扎与救赎。作者曹卫东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德国思想史专家。
(曹卫东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北京四合院志》
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北京四合院的资料书,收录了北京地区形制完整的923座四合院的有关资料,系统介绍了四合院的位置概况、建筑形制、历史变迁、人物故事和现今状况,包括700余幅院落平面图,40余幅街道示意图和政区图,以及4000余幅四合院的图片资料。一桩桩如烟往事、一个个传奇人物,为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增添了鲜活色彩,寄托着老北京人的无尽乡愁。主编段柄仁为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志》主编。
(段柄仁 主编 北京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云深不知处》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共有文章28篇,记录了作者对过往的回忆。特别是与季羡林、臧克家、顾颉刚、郭沫若等大师、学者、文化名人的交往。这些往事,点点滴滴,真切感人,使读者对这些大师有了更多、更感性的了解。书稿还有一部分是作者在国外游历时的感悟,如浏览那些名人故居、墓地、遗迹的所思所感。再有一部分是作者对当年在中华书局一起共事的领导、同事的回忆,特别是对《文史知识》编辑部的回忆,不仅是对一个杂志创办初期艰苦岁月的记录,更是对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上下无处不在的读书潮的记录。
(杨牧之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1月出版)
《背影》
本书详述了文史名家柏杨少年失学、战乱从军、冒名读书、远渡台湾以及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十年著史的人生经历。作者郭本城为柏杨长子,在父亲过世后,他借助文字重温父亲的苦难、抗争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希望通过这部回忆录,呈现出父亲爱好和平的精神、诚信宽恕的思想和坚忍卓绝的毅力。同时,作者因父母离异,曾对父亲有过诸多疏离和误解,本书也是作者走进父亲内心世界的一次心灵旅程。
(郭本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采菊集》
周传家,长期从事戏剧史论研究和戏剧评论的教学与研究,为北京联合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古代戏曲》等专著。这本文集收录了周传家的20余篇作品,共分纵览篇、刍议篇、交谊篇三大部分,包括《浅议京剧<锁麟囊>与儒、道、释的精神联系》、《青春版<牡丹亭>的数字化技巧》、《男旦艺术的思考》、《大陆小剧场戏剧的复兴流变与思考》等戏剧文论,兼具学术价值与趣味性。
(本书编委会 编 学苑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