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禾香
日前,中国国家京剧院委派两名青年演员赴文化部“精准扶贫”重点县市山西静乐践行文化帮扶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几日,但基层群众质朴的情感、对文艺的渴望深深感染了他们。本版特刊登其中一名青年演员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
日前,我受中国国家京剧院委派,与青年演员张磊一起赴文化部“精准扶贫”重点县市——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践行文化帮扶活动。静乐之行时间虽短,但在那片土地上发生的点点滴滴深入我心,令我久久难以忘怀,不断激励我前行。
本次文化扶贫活动任务有二,一是为老干部讲解京剧知识,二是为利民小学的孩子们排演“六一”演出节目。
到达当日,我和张磊来不及到宾馆放行李,就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了解情况。与利民小学王校长深入交流后,最终将演出节目确定为《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及《穆桂英挂帅》选段。
当时正值静乐难得一见的高温天气,但孩子们那一双双对京剧充满渴求的眼睛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打起精神,认真为他们指导。孩子们的父母都在外务工,那几日学习京剧的经历也成了一次特殊的陪伴。男孩子们卖力学着“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来到深山……”姑娘们大声唱着“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炎炎烈日下,京剧唱腔在学校操场上此起彼伏地响起。终于,“六一”儿童节上的精彩演出为他们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为老干部授课时,我和张磊放慢语速,注重与他们的交流互动,聆听他们对京剧的见解。当我们准备离开时,老人们纷纷表示不舍,甚至拉着我说:“留下来吧!我们每天听都听不够啊!”这使我明白,要真正做到文化为民,就要深入人民群众中,了解他们对文化的认知及渴求。
短短几日,老人与孩子们从最初的一脸茫然到断断续续地跟着哼唱,再到最后吐字清晰地演唱,这转变的过程也正是我与乡亲们深厚感情建立的过程。他们言语间的质朴及真挚的眼神使我感受到作为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的必要性。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有责任深入基层为广大人民献上精彩的演出,将自己所学分享给更多人。
静乐于我而言注定是个特殊的地方。起初,我对它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我从未踏足那里,熟悉是因我的同事孙亮以挂职干部的身份在那展开工作,我从他的言语中对静乐有了些许了解。而现在,它已成为我内心的一份牵挂,连绵的群山、遍地的牛羊、淳朴的人民……短短几日,我已深深爱上那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