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广角
  标题导航
两岸青年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国际合唱节上的非洲好声音
“NICE CHOICE”展助推海派文创精品走向世界
首届中加国际电影节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15名斯里兰卡学生获“中国政府奖学金”
中韩探讨东方文化与老子哲学
东京举办“中日电影合作探索”讲演




 中国文化报 >  2016-08-0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国际合唱节上的非洲好声音

    刚果民主共和国沃克斯迪波萨合唱团在闭幕式音乐会上演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实习生  王亦琳

    刚刚落幕的第13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来自非洲的两支合唱团——刚果民主共和国沃克斯迪波萨合唱团与赞比亚伊芙琳学院合唱团引起了不少关注,他们热情奔放、自由洒脱,为中国观众呈现了不一样的合唱艺术和来自非洲的迷人风情。

    7月30日的海资曼合唱之夜专场音乐会上,两支合唱团为北京民族剧院的观众带来了10余首非洲歌曲,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与喝彩声不断。沃克斯迪波萨合唱团随着激昂的鼓点压轴出场,演员们身挂稻草,脸涂油彩,光着脚边唱边跳地上了台,引起一阵欢呼。独特的音乐风格、原汁原味的非洲文化与演员极具张力的表现让现场掌声不断,观众跟着演员一起打着拍子,整个剧院进入狂欢状态。

    音乐会结束后的合影环节,合唱团成员对着相机大喊“茄子”后意犹未尽,又一起演唱了中文的《茉莉花》和多首非洲歌曲。许多起身离场的观众被吸引到舞台前继续观看、和唱,直至舞台灯光完全熄灭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据了解,刚果民主共和国沃克斯迪波萨合唱团是一支受到国际合唱联盟推荐的高水平合唱团,合唱团的每位成员都有着演唱歌剧的专业能力。该团的作品以展示斯瓦希里、刚果、班图和恩加拉4种文化的传说、史诗、摇篮曲、战斗圣歌等为主。赞比亚伊芙琳学院合唱团则由年龄19岁至35岁的学生和专业歌手组成,演唱风格多样,涉及传统民谣与流行乐曲等。本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期间,两支合唱团参与多项活动,与中国同行、国外同行以及中国民众充分交流。尤其是沃克斯迪波萨合唱团,不仅在开幕式演出有上佳表现,参加测评的时候,其演唱水平也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

    在近200支合唱团参加的“分组展演及点评辅导”环节,沃克斯迪波萨合唱团最终当选十佳合唱团,并在“十佳合唱团”终极对决中,凭借一首《Insalata Italiana》获得总冠军第三名。这是非洲队伍在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获得的最高荣誉。当结果宣布时,团员们在台下热烈欢呼,挥舞着国旗走上舞台,载歌载舞,表达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对此,中国驻刚果民主共和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王旭东表示,沃克斯迪波萨合唱团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获得的荣誉,是中刚文化交流的重大成果。

    无论在剧院,还是在景区,甚至在酒店,非洲团员们都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才华与情感,博得大家的喜爱。团员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既激动又紧张”,能够参加此次合唱节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除了有机会接触、了解中国文化外,也可以将更多非洲文化艺术传递给中国观众。他们深知要努力唱好每一首歌曲、演好每一场演出,才能不辜负这个高水平的国际性舞台,不辜负各方对他们的帮助。大家兴奋地细数几天来到访的北京景点,不住感慨中国文化的有趣和中国人的友好。

    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处长韩志红说,中非文化交流一直秉承“交流互鉴”原则,合唱节期间的这些活动正体现了这一原则。“我们鼓励中国演员学习非洲歌曲和舞蹈,也非常愿意看到非洲朋友唱中国歌、说中国话,学习中国文化。”韩志红说,赞比亚伊芙琳学院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就是在南京跟当地人学来的。从南京回去后,这些赞比亚团员又教会更多非洲人唱《茉莉花》,让中国文化像种子一样撒播在非洲大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