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山西记者杨渊 郭志清)8月30日,由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考古的故事——山西‘十二五’考古成果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工作,田野考古项目接近百项,对襄汾丁村和陶寺、翼城大河口、忻州九原岗、晋阳古城、蒲州故城、绛州衙署等大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室内整理研究也成绩斐然,发表各类文章300多篇,整理出版考古发掘报告及图书19部,荣获各种奖项24个。
“考古的故事——山西‘十二五’考古成果展”共展出省考古研究所“十二五”期间的18项考古新成果,时代跨度自史前至明清,分为“文化·文明”“小国·大国”“生前·身后”“城市·生活”4个单元,展品达800余件(组),为山西博物院临时展览中展品数量最为丰富的一次。展览通过讲述考古故事的形式为观众讲述新世纪的考古人心怀诗意与浪漫,在广阔的天地间艰辛探索,逐步走近历史真相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