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融
9月17日,雨夜的北京没有等来传说中今年最大最圆的农历八月十七的那轮皓月,芭蕾爱好者们却在北京天桥剧场的舞台上,欣赏到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中央芭蕾舞团年度大戏、古典芭蕾舞剧娜塔莉娅·玛卡洛娃版《舞姬》的首演,为中秋佳节小长假最后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美好和温馨。作为中央芭蕾舞团参加“2016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的重头戏,该剧于9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日上演。
资料显示,这部比芭蕾舞剧《天鹅湖》诞生时间还早、有着“世界芭蕾奠基作品之一”之美誉、改编自印度著名诗剧《沙恭达罗》的古典芭蕾舞剧,首演于1877年,原编导是俄罗斯学派的奠基人马里乌斯·彼季帕。
1974年,有着“芭蕾女神”称号的世界著名芭蕾表演艺术家、芭蕾编导娜塔莉娅·玛卡洛娃为美国芭蕾舞剧院排演了《舞姬》中的“幽灵王国”舞段,1980年又编排了大型舞剧《舞姬》全剧,美国芭蕾舞剧院(简称ABT,又名美国国家芭蕾舞团)成为排演该剧的第一个西方舞团。
因为这部舞剧的舞美和制作恢弘繁杂,服装及道具、人力、技术都不是寻常舞团所能够承担的,特别是该剧是公认的世界最难古典芭蕾,对于芭蕾演员来说,演出该剧堪称是一场古典芭蕾舞基本功和角色表演最具难度和挑战的考验。世界上有能力经常上演这部舞剧的剧团只有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巴黎歌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和ABT等顶级芭蕾大团。
以50年不朽的经典芭蕾《红色娘子军》享誉全球的中央芭蕾舞团,此次请来玛卡洛娃大师本人在演出前夕亲自指导排练《舞姬》,并见证首演辉煌成功的时刻。娜塔莉娅·玛卡洛娃大师的助手奥尔加·伊芙莱诺芙则提前抵京,指导这部舞剧的排练工作。
这个夜晚,天桥剧场座无虚席,观众几近癫狂的掌声无数次献给舞台上精彩的舞者。在就座于一楼7排中间座位上的“20世纪最后的芭蕾女神”玛卡洛娃和中芭团长兼艺术总监冯英等芭蕾大师的注视下,中芭的年轻舞者们在张剑、马晓东、徐琰、郑宇、周兆晖等领衔下倾情起舞。全剧酣畅淋漓、精彩迭出的高难又优美的表演,不但证明了中芭多年厚积薄发的一流演出实力,也再次诠释了难能可贵的“中芭精神”——永远做最好的自己、向世界最高水平努力看齐。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中芭的演员们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不那么令人揪心,从阿拉贝斯克芭蕾舞姿总体较好的稳定性,到男女主演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流畅自如,超难大戏磨炼下的中芭年轻演员,带给观众的是太多的惊喜!
谢幕的掌声简直就是一场狂欢。冯英团长亲自上台为玛卡洛娃大师献上了一束鲜花。2016年的这个中秋佳节,也随着《舞姬》首演大幕的徐徐落下,在秋雨沉醉的夜晚中,美好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