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伟
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到开始艺术创业,再到成为一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演艺公司的掌舵人……1987年出生的李典,如今已经成功策划举办第一届两岸三地青年戏剧节,出品制作话剧《夜·不寐》、音乐剧《豌豆女仆》、舞台剧《白纸坊太狮》、《南锣鼓巷七号》、《后海也是海》、《玩命爱一个姑娘》等10余部作品,并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经营管理奖。他同时抓经营、走市场、搞管理,在艺术创业的道路上带领自己的小团队稳扎稳打,一步步走向成功。
边上学边创业
李典的创业故事要从大学校园谈起。本科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专业的他,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十分感兴趣,反而喜欢琢磨市场对艺术的需求。一旦发现市场有某方面的艺术需求,李典就会自己去找剧本及资金等,想方设法去做各种有市场需求的舞台剧。“因为影视剧的投资规模都很大,而舞台剧相对来说投资较小,几十万元就可以做一部戏。”李典分析最初创业时的市场形势,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方向:做演出经纪,从小剧场做起。李典的创业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品牌、校友资源和校园环境,请来不少艺术名家如郎朗、盛中国等前来演出,既活跃了校园艺术文化氛围,也让自己的小团队由此走上了艺术创业的道路。
话剧《夜·不寐》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扶持的舞台艺术创作专项项目,由李典担任出品人,他创立的公司典雅天地制作完成,而且,整个主创团队几乎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2011年11月16日,这部都市荒诞情感喜剧在北京柏拉图实验剧场进行了首场演出。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在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上的有益尝试,也成为雅典天地“戏剧关怀”系列演出的重头戏。
真正单干拿到第一桶金
“直到拿下400万元的演出订单,其实我才真正有了创业的底气,也才敢从当时就职的央视辞职。”李典坦言,这400万元就是舞台剧《白纸坊太狮》的启动资金。
2011年底,北京市文化局面向全市民营话剧公司邀标,鼓励民营戏剧团队创作有关北京2008年奥运会题材的舞台剧。向来对政府各种扶持基金和市场动向十分敏感的李典,抓住机会、一举中标。这一次,李典和他的研究生同学组建的团队,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舞狮与北京奥运相结合,用大历史撞击个人情怀,讲述了白纸坊太狮传承人丁世昌和众多舞狮人立志将这项非遗带进北京奥运的故事。这部作品既赢得了政府部门的认可,也经受了市场的考验。
可真正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李典离职后四处投标,到全国各地找项目,最终才发现,要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经纪特色。他决定从细分的小剧场话剧切入,后期再向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延伸。
戏剧公司登陆新三板
李典说,在他创办公司的前两年,一直处于边读书边创业的阶段。“当时正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硕士,创业主要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创业初期,李典的团队跟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一样,资金匮乏,主要依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创业扶持资金。硕士毕业后,他开始全职创业,以往的资金来源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
在李典和团队的努力下,雅典天地还研发出中小剧场管理软件、舞台视频开发等应用系统,均获得了软件著作权。典雅天地于2013年6月在新三板市场挂牌,是中国演艺行业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企业。“成为公众公司,一方面能够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完善公司内部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融资渠道得到了拓宽。”李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