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传军
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主阵地。经过近30年发展,高新区既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成为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主阵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中,以国家高新区为依托的基地占比颇高。
高新区是所在城市的资源富集地,在吸引技术要素、推进制度创新以及建设创业文化等方面都拥有独特优势,是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最佳空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文化产品及其服务需求的增长,促使文化与科技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融合,科技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手段,高新技术的渗透成为文化产业崛起的驱动器。
实施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是探索新形势下高新区经济新增长热点的重要举措。高新区需要在技术培育、项目孵化、人才引进、金融扶持方面配套制定一系列有力政策,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新区应重视从产业链视角推动相关企业集聚,以实现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闭环式生态环境。
第一,高新区应加快推动数字文化内容企业发展。腾讯研究院数据显示,包括IP版权交易和授权周边在内的广义互联网内容产业2015年产值突破4200亿元,2016年预计突破5600亿元。以IP为核心的“粉丝经济”、以VR为主导的“VR经济”、以网红为支撑的“社群经济”、以动漫IP为带动的“二次元经济”、以创意驱动为特色的“创意经济”等方兴未艾,代表着数字内容业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高新区在“十三五”时期应加强对数字内容类企业的引入与扶持,尤其是大力培育互联网内容类企业,打造内容产品的“高科技、新创意”之“高新区”。
第二,高新区应重视文化生产型高科技企业聚集。随着数字化技术、智能技术和云技术等的应用,文化艺术创作、文化产品制作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大众参与文化艺术创作的条件日益成熟。
以电影产业为例,高清晰度数码成像电影摄影机让电影拍摄实现“无胶片化”,全数码化内容大大便利了电脑特技加工,费用显著节省;免胶片省去了洗印拷贝、物流运输、恒温存储等环节。数字出版业也因其免纸张与油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实现了环境保护、提高了产业效率,是当前出版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科技及产业运营环境下,文化装备、文化产品及文化相关产品变化日新月异,由之可带来新的、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高新区应加快培育为互联网文化消费提供技术支持的创新型企业。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产品、文化内容的供应渠道,使得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和人性化,文化消费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伴随着数字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的内容已不再只依赖纸质书、电视等传统载体,移动终端和网络的普及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新途径。近年来数字文化消费异军突起,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文化生产与服务的企业将高速增长。而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成熟,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文化与科技融合型企业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新的文化市场竞争主体。
第四,高新区应大力支持基于网络传播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电网等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特点,形成了双向、多网、互动的传播形式。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使文化产品的传播精准、海量、高速、智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已进行了集中讨论和修改,有望在年内发布;《2016年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在未来5年以内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预计今年末市场规模将达到2485亿元。随着各项政策的配套落实及推进,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或达13626亿元。网络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有望在“十三五”时期实现爆发式增长。
当然,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新区也需要在技术培育、项目孵化、人才引进、金融扶持方面配套制定一系列有力政策,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支持区内现有产业、尤其是软件开发、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企业向文化及相关产业领域延伸,推动“产业的文化化”也是应当重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