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近段时间,“空巢青年”成为社会议论的热词。他们背井离乡独自生活在繁华大都市,忍受着与亲人分居的煎熬,被动或主动地成为“空巢青年”。在被称为“移民城市”的深圳,“空巢青年”更是不计其数。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聚集在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为了理想独自拼搏,高昂的房价和日益上涨的房租让许多人徘徊。坚守还是逃离,成为大家的心结。
“眼前虽然苟且,未来必有诗和远方。”正在排队参加“龙岗正在唱”海选的张红玲紧张中不忘打趣。32岁的她来自湖北襄阳,初中毕业后就独自外出打工,在辗转国内多个城市以后,最终和老公一起租住于深圳龙岗。“父母还在老家,我们暂时在深圳也买不起房,但要务工,还是深圳合适。”张红玲说,龙岗为外来青年打造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大家的空闲时光,除非节日,很少有空虚思乡的感觉。
让外来青年空巢不空心,为他们创造人性化的生存环境,龙岗一直在努力。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龙岗聚集着200多万名外来工,其中又以年轻人居多。近年来,龙岗以“深圳东进”为契机,致力于打造“文体高地”目标,将WTA、ATP、NBA、迷笛音乐节等大型文体赛事请进来扎根龙岗,让居民坐在家门口就能欣赏“高大上”的国际比赛;把公益电影、文化巡演等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活动送到工厂、社区等基层单位,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6月27日晚,“小弹唱live”系列公益演出在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举行。这个原本由龙岗一帮喜欢音乐的年轻人自发组织的小众文艺沙龙,在龙岗区文化馆、龙岗团区委等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已打造成为龙岗地区小型的公益演出项目。从2014年8月启动至今,已举办了37季,惠及现场观众近8万人次,成为深圳本土乐队交流提高的平台和音乐爱好者的乐园,并被纳入深圳团市委的“青春列车”支持项目。
“我们过去关注的都是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年轻人往往被忽视。”龙岗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张耀认为,相对于其他群体,文艺青年更易多愁善感,“小弹唱”让他们找到了心灵的港湾。
不仅仅是龙岗,在深圳的其他城区,为“空巢青年”量身打造的文化活动都在常态化开展。福田区的“声音书房”音乐下午茶诵读会活动,首次尝试将线上直播间搬至线下基层文化馆。不仅有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热情奔放的非洲鼓表演、温婉柔情的音乐作品演唱等内容,还请来了深圳本土作家,为热爱文艺的年轻人现场朗诵各自的原创文学作品。
而在福田的各大工业园区,针对劳动者开展的各种小而精的文化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场面热烈的“玫瑰心情、为爱奔跑”青年联谊活动,让众多年轻人找到了意中人,孤独的灵魂从此不再漂泊;以“健体行动、乐韵行动、心安行动、情浓行动”四大主题为抓手的系列文体活动,增强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促进了辖区人才集聚,打造了一个以白领关怀、人才服务为核心的百万企业劳动者的精神家园。
深圳是一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观念浸润人心。但在福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冯向阳看来,这只是深圳文化的表象。数百万建设者背井离乡来到深圳,并不是仅想挣点钱这么简单,深圳最前沿的思想观念和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就业环境才是人才会聚的根本因素。“要让外来建设者空巢不空心,让大家在这座熔炉里不断锤炼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自己。每一个在这座城市淬炼过的人都将成为深圳的文化使者,即使离开,也会带着最先进的深圳观念回归故里。”
“在外打工10多年,去过许多城市,但深圳的人文关怀做得最细致。”八卦岭工业园一家企业的员工王再起说,在深圳才感觉自己不再是为谋生而存在的“挣钱机器”,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贴心关怀。
在深圳,政府通过文化搭台,点燃了每一个人的成功梦想。“在人员流动的时代大潮中,‘空巢’是年轻人必然经历的阶段。只有忍受住孤单和失落、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的人,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深圳人文学者黄东和认为,“空巢”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政府应该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让广大“空巢青年”保持昂扬向上的前行力量。
“写作让我找到了心灵归宿,开启了人生的上升通道。”来自广西博白的李双鱼通过深圳“全民写作计划”,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蝶变为宝安区小有名气的诗人,发表了数部反映深圳外来工生活和生存状态的诗歌作品。在深圳,像李双鱼这样的外来青年,正是在陌生的城市来一场精神邂逅,用文字互相倾诉聆听,用文字抚慰感动对方,用文字敲开了邻家紧锁的大门。
如今,深圳通过全民写作计划,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包括“空巢青年”在内的广大市民搭建了一座实现基本文化权利的桥梁。“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黄东和用汪国真的诗,为时下被悲情渲染的青年“空巢现象”做出了注脚。他说,年轻人崇尚“好男儿志在四方”,但豪言壮语代替不了生存的压力和孤独的煎熬。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欲成为生活的强者,“空巢”是人生不断重复的过程。要做“空巢”中的强者,而不做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