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比武打擂场赢取双效益
长城保护管理急需摒弃“画地为牢”
20部儿童剧800场演出嗨翻沪上小朋友
图片新闻
安徽部署下一阶段文化工作重点任务
第十八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举办
专家研讨“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与宗教”
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揭晓
舞剧《昭君出塞》慰问首都外来务工人员
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 流水 人家》首演




 中国文化报 >  2016-10-1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比武打擂场赢取双效益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侧记

    本报记者  许亚群

    展示推介,人头攒动,热络洽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演交会)东道主陕西馆展厅内,洋溢着节日般热烈繁忙的气氛。在激情四射的文艺表演与大大小小电子屏的炫彩展示中,观众和演员亲密互动拍照合影,参展商坦诚沟通。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华夏民俗文化遗产的时代魅力,更有动漫、游戏、高新技术舞台剧等一系列当代科技手段运用,彰显着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的青春活力。古典与时尚交融的画卷中,处处展现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演艺产业发展的累累硕果。

    在陕西馆展厅,一座蜿蜒曲折的波浪式超大型回廊最为亮眼。几个月前,陕西演艺集团项目部部长陈艳就带领同事们开始为场馆设计周密筹划。“沙盘、布景、印制手册、串烧片花、现场表演……我们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与观众互动的办法,就是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回忆起几个月来整个团队的艰辛付出,陈艳很是感慨。演交会10月15日开幕后仅一天,从展区搜集来的大量相关行业前沿动态和观众热烈参与的场面令陈艳十分欣慰。

    “演出剧场是有限的,但演交会创造的空间是无限的。”在陈艳看来,中国最高规格的艺术盛会的演交会具有特殊含义,更应该彰显社会性、艺术性,体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比如我们这次参展,培育了太多潜在客户。这些客户虽然有些并未现场和我们签约,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未来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陈艳兴奋地说。

    “这是一次全国各级专业文艺院团集体亮相的盛会,更是大家比武打擂场。”参加演交会的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副团长刘迎滨说,这次带领团里演员踏上中国艺术节的征途可谓信心百倍。他们带来的冰雪杂技表演几百份宣传材料在演交会开幕首日就被一抢而空。在刘迎滨眼中,演交会就是中国艺术节舞台的场外延伸。“这次来艺术节,开拓市场之余,也要宣传展示黑龙江杂技艺术的实力,让社会各界对黑龙江冰雪文化有更深刻的认知。”对演交会本身,刘迎滨给予充分肯定,“一方面是规格高,专业性强,是国内高端舞台艺术的集中展示;另一方面是特点突出,分类明确,不像有的展会布展杂乱、全而不精,容易让人产生走马观花之感。”

    自演交会筹办以来,具有多年策展经验的演交会执行委员会运营总监惠凯真切感受到本届演交会的与众不同之处。“突出博览,彰显惠民。”惠凯总结说,本次参展剧目以文华奖参评剧目和惠民演出剧目为突出亮点,很多剧目在创作之初不但具备节约成本、强调艺术本体的特点,而且高度关注社会效益,着眼于提升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满意度。

    展馆内,北京特别设有两个展区:北京演艺文化展专注于向社会各界介绍北京演艺产业的政策发展和历史背景,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设的演艺产品项目展,推介内容以群众性、公益性较强的精品剧目为主。“参会侧重点不同,推介内容自然不同。”在演交会现场,一位展区负责人给记者拿出了一本正同时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交会的产品宣介项目手册,其中项目报价、市场影响等信息一目了然。据介绍,在中国艺术节演交会现场,这些优秀剧目同样引起参展商和观众的热切关注。

    “长期以来,北京演艺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这次来中国艺术节参展,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国家在艺术创作生产上的规划导向,另一方面也是同各地文艺院团学习交流。在实现这些目的同时,也为海内外观众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北京演艺文化的窗口。”北京演艺集团战略发展部主任孙杰蓓说。

    为促进演交会的推介效率、扩大交易成果,本届演交会特别邀请到230余家演出经纪机构、院线、剧场联盟等采购方负责人赴现场观摩考察,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买方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登录网站与卖方洽谈对接交易。即使线下交易告一段落,线上交易也会伴随日常惠民行动永不落幕。正如惠凯所言:“演交会具有重要的特殊使命,为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精品剧目提供良好的展示推介平台。未来如何更好地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实现双赢,是演交会长期探索的方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