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云
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于2016年11月3日至11月9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举办。
这次艺术节是评剧艺术的盛会,是人民群众的节日。
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以来硕果累累。
自2000年在唐山市创办以来,中国评剧艺术节历经十六载,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本届是第十届。前九届艺术节共展演了来自全国40余个院团的200多台剧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极大的社会效益,也彰显了评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巨大影响力。
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传承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评剧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评剧艺术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前九届评剧艺术节唐山市财政安排专项办节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了全国评剧院团所在地不同程度加大对评剧的投入。唐山市扶持全市评剧院团整理、改编、新创剧目40余台,恢复排演优秀传统折子戏上百出,培养青年表演人才100余人,演出千场,直接惠及群众40余万人。
开启了多元化的评剧精品创作之路。九届评剧艺术节累计有200多台剧目上演,这些剧目既有《花为媒》《刘巧儿》等在原剧基础上的加工复排,又有《八女投江》《林觉民》等展现爱国情怀的现代戏,更有《城邦恩仇》吸收、借鉴国外戏剧的创新等,逐步形成了评剧剧目加工复排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的多元化创作之路,为评剧艺术宝库积累了众多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
培育了一批德艺双馨的评剧艺术家和艺术新星。冯玉萍、曾昭娟、罗慧琴、张俊玲等一大批评剧艺术工作者,从评剧艺术节唱响全国,成为一代名家。何静、王晓宇等一批评剧新星在这里崭露头角。评剧艺术节这个平台,为广大评剧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从评剧艺术节涌现的艺术家和艺术新星,造就了评剧艺术的长盛不衰。
激发了评剧艺术的勃勃生机。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16年来,在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我国传统戏曲节庆的重要文化品牌。来自全国各地的评剧院团在评剧节的舞台上竞相交流展示,让评剧节真正成为了评剧保护的平台、传承的载体和评剧艺术发展的龙头。通过几代评剧人的不懈努力,评剧艺术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本届艺术节是唐山市继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后承办的又一全国性文化盛事,包括开闭幕式演出、评剧魏派艺术研讨、评剧票友大赛等主体活动。此外,还有节前预热演出、节期院团展演、节后剧目巡演等一条龙演出盛宴,让群众尽享评剧艺术发展的成果。本届较往届更具鲜明特色。
首先,主题突出,意义重大。本届艺术节参演的16个院团16台剧目中,有11台是现代戏,如《母亲》《焦庄户》《烽火宁城》《火种》等精品荟萃,成为本届评剧节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
推崇厉行节约、勤俭办节。本届艺术节以优秀剧目展演代替开幕式晚会,凸显“简约不简单、节俭更精彩”的办节特色;本着“卡住上限,据实核员,限定标准,热情服务”的原则,对参演院团经费实行包干。
本着协同发展、促进交流的原则,本届艺术节结束后,将组织精品剧目赴京津冀“公共文化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的相关市(区)进行展演,进一步扩大办节影响,彰显评剧艺术节品牌效应,开启京津冀文化合作交流新里程。
实现文化惠民,好戏连台。本届艺术节的16台剧目,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现代戏“三戏并举”,能满足百姓个性化的欣赏需求。门票全部实行10元、20元、30元的惠民低票价,让更多百姓能走进剧场。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将优秀剧目进行多媒体数字化传播,利用图书馆、群艺馆等公共文化网络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共享机制,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艺术节首次取消评奖,进而加强评论的审美价值引领作用。通过专业评论指导评剧院团进一步打磨、提高剧目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由“高原”向“高峰”攀登,成为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精品。
本届艺术节最大的亮点是全民参与、贴近基层。本届艺术节期间将同时举办第九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已在全国进行了初赛,上千名票友参加了选拔,参赛人员既有70多岁的老人,又有四五岁的孩童,充分体现了评剧艺术广泛的群众性。同时,为更好发挥艺术节品牌导向作用,本届艺术节更贴近基层,参演的16个院团中,大都是地级市、县级和民营院团,基层团体的数量是评剧节史上最多的一次,致力于让评剧回到发展的源头、扎根基层,为群众写戏、为人民讴歌。
十届评剧节,几代评剧情。唐山是评剧发源地,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先生的故乡。今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唐山视察时,称赞唐山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唐山正朝着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奋勇前进。中国评剧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必将为唐山转型升级、再创辉煌提供文化支撑。
第十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演出安排表
演出剧场 | 演出单位 | 演出剧目 | 演出时间 | 备注 |
唐山 大剧院 | 中国评剧院 | 现代评剧《母亲》 | 11月3日 19:30 (开幕式) | 剧评一组 |
中国评剧院 | 现代评剧《母亲》 | 11月4日 19:30 (展演) | |
| 评剧节闭幕式文艺演出 | 11月9日 19:40 | |
燕山 影剧院 | 衡水市评剧团 | 现代评剧《火种》 | 11月3日 14:30 | 剧评一组 |
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 新编历史评剧《西子重华》 | 11月5日 19:30 | 剧评一组 |
承德市评剧团 | 现代评剧《打狗棍》 | 11月6日 19:30 | 剧评一组 |
唐山市评剧团 | 现代评剧《喊一声妈妈》 | 11月7日 19:30 | 剧评一组 |
沧州小凤霞评剧团 | 现代评剧《紫花丁》 | 11月8日 19:30 | 剧评一组 |
丰南 大剧院 | 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 | 现代评剧《成兆才与杨三姐告状》 | 11月4日 19:30 | 剧评二组 |
北京宇扬评剧苑 | 现代评剧《云水情》 | 11月5日 19:30 | 剧评二组 |
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 | 新编历史评剧《情与法》 | 11月6日 19:30 | 剧评二组 |
北京评促评剧团 | 现代评剧《焦庄户》 | 11月7日 19:30 | 剧评二组 |
迁安市艺术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 现代评剧《百姓医生》 | 11月8日 19:30 | 剧评二组 |
西山口 俱乐部 | 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 现代评剧《中秋泪》 | 11月4日 14:30 | 剧评一组 |
辽宁省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 | 传统评剧《双鱼坠》 | 11月5日 14:30 | 剧评二组 |
营口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 传统评剧《李三娘》 | 11月6日 14:30 | 剧评一组 |
锦州市评剧团 | 传统评剧《朱痕记》 | 11月7日 14:30 | 剧评二组 |
内蒙古宁城县评剧团 | 现代评剧《烽火宁城》 | 11月8日 14:30 | 剧评一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