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毅 赵建兰
11月5日,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在西安人民剧院上演,《创业史》的作者柳青在剧作者手中复活了,台下感动的掌声一片连着一片……
作为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艺术盛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舞台艺术、群众文艺创作和美术创作的最高成就、最新成果,自10月15日在延安开幕以来,全国各地近万名艺术家相聚三秦大地,为观众呈献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餐。虽然“十一艺节”已经于10月31日落下帷幕,但包括优秀剧目展演、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展在内的艺术节子项目仍在持续之中,伴随着各地文化氛围的浓郁、文化自觉自信的增强,本届艺术节正在长久地惠及各界群众……
人民的节日人民享
《走西口》《赶牲灵》《南泥湾》……11月6日、7日晚,情景剧《陕北歌行》在古城上演,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将“陕西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推向深入。与此同时,“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精品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咸阳秦峰美术馆接受各界人士的品评。据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韩继海表示,此次农民画展结束后,所有作品将于11月11日当天包装好后运往江苏省如东县进行为期20天的巡展,开启全国巡展之旅,其间还将举办相关研讨会,从而让更多的观众欣赏领略到中国农民画的艺术之美。
“十一艺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举办的第一个艺术节,艺术节在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同志发表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地方拉开帷幕,并在享有光荣人民文艺传统的陕西省召开,这一切昭示着当代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增强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自信、赓续优秀传统、推进文艺发展、促进文化繁荣的决心和勇气。
本届中国艺术节是文化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攀登艺术高峰的一次具体行动与成果展示。精品剧目一票难求,现场观众满意度高,这是本届文华奖剧目评演现场记者的普遍感受。艺术节上,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直院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带来了57台文华奖评奖终评剧目。在群星奖决赛中,84个群众文艺作品题材广泛、紧扣时代脉搏,代表了近年来群众文艺创作的优秀成果。为充分体现文化惠民,在节前、节中、节后,组织包括话剧、儿童剧、歌剧、秦腔、京剧、豫剧等20多部作品在全省进行展演和惠民巡演。谈到节俭办会,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说:“节俭是我们这一次办会的特点,我们从头到尾把节俭和廉洁、阳光办节放在首位,整个办会经费缩减了30%左右。这些节省的费用,我们惠及了百姓。”
自2013年10月,陕西在山东青岛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接过艺术节节旗以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并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之中。2015年4月8日,时任陕西省长的娄勤俭就做好“十一艺节”筹备工作到陕西省歌舞剧院、古都大剧院、第四军医大学长乐大礼堂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通过举办艺术节,留下一批适应文化发展需要的场馆,留下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留下全国人民对陕西文化自信的记忆”。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桂,副省长姜锋多次听取艺术创作和场馆建设工作汇报,就“十一艺节”场馆建设、艺术创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及经费筹措等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筹备工作,率队赴艺术创作和场馆建设一线指导工作。
刘宽忍总结此次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时表示,这一次陕西承办中国艺术节,有着方方面面的基础工作,应该说非常平稳地完成了文化部交给的任务,陕西人崇文、尚文、爱文、喜文的风貌在艺术节上充分体现。陕西对艺术成果尊重的氛围,给全国观众、参会演职人员留下了美好印象。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以后,分布在陕西省各地的51个新建改建场馆,将继续投入使用,为更多优秀作品提供演出平台,也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发挥作用。
文艺精品铸就新高度
“十一艺节”虽然于10月31日闭幕了,但盛况余韵将长久留存在观众心中。对于广大群众和文艺工作者而言,这是一场全民感受高品质艺术剧目的文化盛宴,特别是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的10台剧目,它们或关注当下反映现实生活,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意蕴丰厚、艺术表演精湛、舞台呈现精彩,都是代表国家艺术形象、具有时代水平的优秀作品,给古城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本届艺术节上,作为东道主的陕西省,共有5台剧目入围文华奖的评选,7件作品入选群星奖的评选,是本届艺术节全国入围作品最多的省份,充分展现了陕西的文化实力和文化自信。最终,陕西的歌剧《大汉苏武》和话剧《麻醉师》获得文华大奖,板胡与鼓《丝路欢歌》、秦腔小戏《哎呀呀》两部作品荣获了群星奖。
从歌剧《张骞》《司马迁》到《大汉苏武》,陕西人用歌剧完成了对“大汉三杰”的塑造。从酝酿初创到搬上舞台的3年多来,《大汉苏武》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深受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好评,是入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8个项目中唯一的新歌剧作品,也是陕西历年来获此殊荣的唯一剧目。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会专家高度赞誉歌剧《大汉苏武》:“该剧以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一个感人震撼的中国故事,塑造了苏武的‘信念与忠贞,气节与操守’。阵容强大,气势恢宏,有很强的观赏性。苏武所承之气节、操守及意志,无疑对今天的我们有激励与教化意义。”
《麻醉师》是陕西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艺术结晶,是陕西省委原创部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陕西省文化厅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西安市委宣传部精品创作重点扶持项目、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重点扶持剧目,从创作到舞台的完美呈现,《麻醉师》历经三载,并最终在此次中国艺术节夺取文华大奖。“麻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唤醒。”看过《麻醉师》的观众,一定忘不了这句经典台词,它不仅是整出话剧的点睛之笔,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纷纷扰扰的麻醉之间,我们可以选择纯净地活着——活得很难,但也很幸福。
由陕西省文化厅报送、陕西省艺术馆指导、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文化馆演出的板胡与鼓《丝路欢歌》,自2016年5月18日以来,先后在铜川市、咸阳市、三原县等地,以学校、广场为主要表演场地,举办了至少25场演出,好评如潮。《丝路欢歌》的突围,也为今后陕西的群文创作指明了一条路,只有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的作品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秦腔小戏《哎呀呀》同样是一部好评如潮的作品,它表现了社会对农村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的关注。该戏编剧、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馆长李红说,《哎呀呀》所有的故事都采撷于生活,剧中人物也都是小人物,正因为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才让观众有亲切感。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为陕西省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和国内其他优秀艺术团体互相观摩学习的高规格平台,对于展现陕西省群众文化风采、提升陕西群众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推广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看到好的文艺作品,艺术节后,陕西新增优秀剧目展演,同时,陕西在“十一艺节上”的获奖作品还将持续展开惠民巡演。
全省联动推升艺术氛围
本届艺术节以西安为主会场,开幕式在延安,最终在西安闭幕。除西安和延安外,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12个地市也参与到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当中,真正做到了把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可谓全省共享艺术盛宴。
本届文华奖参评剧目演出场次安排仅次于西安、位列全省第二的榆林市分会场,主要承担了8部文华奖话剧儿童剧类参评剧目的展演任务,《伏生》《雨花台》《天下第一桥》等演出不仅场场爆满,甚至还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围绕“一院一场一馆”,榆林的节日氛围从8月26日起一直持续至艺术节后:榆林剧院将举办包括王二妮、杜朋朋陕北民歌音乐会及榆林历届群星奖作品及非遗项目展演、我要上社区春晚选拔大赛、陕北民歌大赛等10项群文展演、竞技类活动;以世纪广场、阳光广场等为舞台,将举办大陕北·中国梦摄影作品展、转战陕北红色革命图片展、社区文艺展演等10项群文展演、展示、展览活动;榆林展览馆将举办万里长城图片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等活动。不仅要为群众提供精彩无限的视觉盛宴,更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扭起来、跳起来、唱起来,过好自己的节日。
咸阳市在今年6月至10月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节·咸阳艺术节”,13个县区联动,举办了群文、戏剧、书画、摄影等全市性比赛和展演,13场县市区专题文艺展演,7场特色文艺演出以及150多场文化展演活动。
“真美汉中迎盛会,秦巴汉水起欢歌”。在多元、立体化的基础上,从10月10日至22日,汉中集全市之力举办了丰富多彩,持续时间长、影响热度大的全市11个县区文艺调演和全国群星奖惠民巡演(共2场),持续13天的13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带给现场10余万名观众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
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铜川市,在艺术节期间的主要活动除群星奖展演、入围剧目展演外,集全市文艺界专业实力共同打造的大型重点舞台剧目《照金这片天》还赴韩城分会场开演,现场掌声不断、高潮迭起。
渭南市坚持办节为了人民、办节依靠人民、办节成果人民共享,同时狠抓艺术创作。渭南秦腔剧团常年扎根于农村,在市区演出有“一元剧场”之美誉。排练《家园》时,改制后的渭南秦腔剧团请来了澄城县剧团、户县群星剧团,十指成拳,捻成剧组,在艺术节开幕式上精彩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