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湖湘文化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公告

第4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湖南全力推进村级文化家园建设
湖南文艺工作者武陵追梦
湘鄂赣三省联合寻找“最美读书人”
张家界推出十大冬季旅游文化活动
株洲“戏曲进校园”首届戏曲培训班开班
长沙举办公益电影放映月
新创话剧《十八洞》讲述“精准扶贫”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6-11-10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湖南全力推进村级文化家园建设

    省文化厅厅长李晖(右二)在花垣县双龙镇农家调研

    李  谦  叶建武

    年过花甲的马轶麟原系湖南隆回县一中高级教师,退休后致力乡帮的挖掘与发展,是当地德高望重的文化人。今年他在荷田乡长鄄文体社区理事会成立大会上以全票当选为理事长。他带领理事会成员走村串户进行调查走访,组建文化队伍,开展艺术培训,全身心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之中。

    尝试成立文体社区理事会的模式,实现社区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自主管理,这是湖南省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文化家园”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国办《指导意见》)出台一年多来,湖南省文化厅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坚持“建、管、用”一体化思路,以文化扶贫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积极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成效显著,多次在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得到肯定。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贯彻落实国办《指导意见》精神,湖南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纳入2016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纳入绩效考核,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分内之责,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推进、细化监督考核,重点围绕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文体活动等制定示范点基本文化服务目录,采取“订单”服务,实现文化惠民、乐民、育民。计划用两年时间在11个市州所有贫困县建成679个示范点。

    同时,要求调动本地“文化能人”、村干部、文化志愿者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村里致富能人和社会力量捐资捐款,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钱用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上。

    湖南省文化厅党组将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列入今年全厅工作重中之重,并纳入对市州文化工作的绩效考核目标。多次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明确任务责任,制定标准和完成时间进度表,确保建设因地制宜,定位有序。

    调研摸底出台标准

    国办《指导意见》于2015年10月出台后,湖南省文化厅相继到14个市州、28个县市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摸底,全面掌握了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建、在建、待建数据,及基层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和“建、管、用”等情况。

    为了着眼于长远,全面有效推进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省文化厅起草并出台了相关文件:今年6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内容,确定了“七个一”建设标准,即每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1个文化活动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个简易戏台、1个宣传栏、1套文化器材、1套广播器材、1套体育设施器材。8月,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名义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南省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对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经费来源、人员保障等关键问题明确具体要求,并提出了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家园”的服务理念。

    同时,省文化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联合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十三五”时期湖南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研究制定了9项文化精准扶贫措施,引导文化资源向大湘西、武陵山片区等老少边贫地区倾斜。

    今年以来,湖南省文化厅想方设法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扶持,仅村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就达6647万元,目前这些资金已全部安排给51个贫困县,覆盖到2791个贫困县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探索模式推广经验

    今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省直部门相继在慈利、隆回召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探索建设发展模式,重点总结推广村级文化家园“建、管、用”模式。

    在探索基础设施建设路径方面,省文化厅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慈利县向全省总结推广了三种建设模式:“项目带动”模式,依托省级“美丽乡村”等项目,再自筹部分资金,建设起点高、规格高的花园式综合文化广场;“多方募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采取上级争取一点、村里奖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方式,共建标准化综合文化活动广场;“建整扶助”模式,借助各级部门单位开展扶贫攻坚的机遇,争取多方支持,建成符合要求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在强化文化阵地效能建设方面,省文化厅注重引导各地坚持建管用并重,做到每建成一个,就管好用好一个,切实发挥功能作用,尽可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早得文化实惠——

    常德澧县车溪乡万兴村农村文化中心,集“一场一廊三堂”(文体广场、文化长廊、会堂、讲堂、孝堂)于一体,成了百姓喜爱的文化小舞台、政策传播台、才艺展示台、思想转化台;

    郴州桂阳县创新运用“主题+队伍+阵地”模式,巩固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流动文化阵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群众文化活动日趋红火,节庆文化不断出新出彩;

    株洲炎陵县坚持以特色文化节会、区域文化联动发展、乡村自主文化活动为重点,推进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常态化,积极培育“一村一品”。西区社区的“关爱留守儿童”、沔渡镇夏馆村的美丽乡村、十都镇洋歧村“畲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等,已形成了固定的文化活动品牌。

    目前,村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引起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有力推进工作落实。怀化市结合实际,按平均每个村20万元的测算,提出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标准,两年分别调剂3亿元用于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益阳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由城建投部门统一对全市1000多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标准化建设。据统计,目前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1.5万个,今年在建2681个,覆盖(含在建)率为74.5%。全省已建村级文体广场的数量由去年的6000余个增至到今年的8000余个,预计到今年底,全省村级文体广场覆盖率将达到7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