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 通讯员 赵联强
“今晚上放电影喽!《家有贤妻》7点半正式开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11月7日下午,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五里镇西村综合服务中心,放映员王鹏飞一下流动放映车就忙活起来,张挂银幕,架设调试音箱、放映机,填写公示牌……待一切准备停当,王鹏飞用村里的大喇叭向乡亲们发布当晚要放映的影片讯息。早早赶来的村民田栓柱激动地说:“现在农村电影真是好看,高清画面、环绕立体声、标准银幕,还统一配备坐凳,关键电影还是我们自己选的,并且全都免费。”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一项公益性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好农民群众“看上电影”和“看好电影”这一民心工程?宜君县今年将社区广场、乡镇农村电影放映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范围,积极开展百场电影进广场、进社区、进工地、进军营、进校园“五进”活动,社区广场、乡镇农村电影放映“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新片”,全县百姓乐享精神文化大餐。
宜君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结合部,这里地形复杂,百姓居住分散,电影放映工作难度很大。为此,宜君县打破乡镇区域限制,采取方便就近的原则,把9个放映队科学布点于全县10个乡镇(街道办、服务中心)178个行政村,放映点合理安排在各村中心位置,既方便放映更方便群众观看。宜君县为全县9个放映队配发流动放映车,并实施统一车体、统一投保、统一挂牌、统一发放,大大提高了放映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这一举措作为宜君县积极探索公益电影放映模式的有益尝试,在陕西尚属首例。
此外,为实现农村电影放映的规范化,宜君县健全管理机制,制定了《宜君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对放映场地选择、设备架设以及放映员到达放映点时间等有严格标准。宜君县还依靠车体、网络、横幅等多个平台进行宣传推介。
韩西平是宜君县年龄最大的一名放映员,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已38年,见证了我国电影事业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的变迁,经历了电影放映设备运载从徒步肩挑背扛到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再到今天的流动放映车。“这变化可真大!原先村里放电影是个稀罕事,也是大喜事,消息早几天就会在村民中传开、讨论。现在不一样了,定时定点,还能自己选片,老百姓的选择权越来越大。”韩西平感慨地说。宜君县还投入3万余元为每个行政村统一制作电影放映公示牌,实行放映计划、场次、时间、地点及监督电话“五公开”,在放映员队伍中营造“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注重加强各放映队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韩西平所说,针对群众需求选购、供给对口味的优质片源是宜君县电影放映工程的一大特色,一改过去有什么放什么的“单侧供给”模式,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实行故事片“点餐制”、科教片“配送制”、场次编排“轮映制”,切实实现送电影和看电影的有效对接:群众爱看抗战、反腐、人民公仆等题材主旋律影片,就放映《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天上的菊美》《反腐风暴》《第一书记》等;需要种植技术,就采购放映科教片《优质栽培苹果》……
从今年5月开始,宜君县先后举办了“廉政电影放映月”“百场电影进广场、进社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电影展映月”“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影展映月”等系列活动。截至10月底,全县今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共放映2136场,其中“五进”活动放映电影140场。哭泉镇麻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兴海说:“电影放映让群众聚集在一起,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和融洽,大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真不错!”“今年组织开展的‘廉政电影放映月’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电影展映月活动,让廉政教育、党员思想政治建设等生动具体,很有意义。”尧生镇东舍村老党员刘苍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