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匈牙利文化周”: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增添东欧风景
图片新闻
“北非花园”的热情
开罗中国文化中心
优秀学员分享访华心得
中芭《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菲律宾首演




 中国文化报 >  2016-11-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非花园”的热情
——记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摩洛哥

    石岳文

    应摩洛哥作协邀请,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平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六人于10月15日至20日访问摩洛哥。作为中国驻摩洛哥使馆文化参赞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全程参与策划并陪同访问,其间深深地感受到摩洛哥作家朋友的热情好客、慷慨大方、奔放真诚,感受到“北非花园”的魅力所在。

    8月初,正在北京休假的我接到中国作协外联部小闫的电话,告知作协拟派团访摩,希望我帮助联系摩作协征询意见。我当即联系摩洛哥作协主席阿拉姆先生,微信那头,阿拉姆立刻就答复我说欢迎来访,并期待我回到摩洛哥后立即见面详谈此事。

    8月底,我一回到拉巴特,阿拉姆就登门来访。阿拉姆表示,年初他率团访华时得到了中国作协同行的热情款待,这次他们来访,一定要尽地主之谊,好好安排行程。我深知摩洛哥作协是个纯粹的民间组织,活动经费有限,人力也不足,凡事都需要主席亲自出面,就一再表示不愿给对方添太多麻烦。但阿拉姆说,摩洛哥人的传统就是好客,这事由他来安排。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拉姆不断通过电话、电邮、微信等方式跟我磋商日程,并先后3次到我办公室,就相关日程进行协调。计划的来访日程中,除了按国内要求安排作家之间的会见、座谈外,阿拉姆还特地设置了请议会下院参议长哈基姆会见,参观国王御用图书馆,王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委员会,国家现代艺术馆等活动。礼宾规格之高、参观考察项目之多,充分体现了摩官方对中国作家代表团的重视。不仅如此,为便于摩作家了解中方代表团情况,摩作协还专门印制了精美的来访作家简介、主要作品选纪念册,并安排国家电视台和当地主流新闻网站等媒体对中国代表团访摩给予采访报道。

    此次访摩代表团成员包括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散文家汪澜,《文艺报》总编、评论家梁鸿鹰,湖南省作协主席、小说家王跃文,诗人、小说家叶舟等,都是国内目前十分活跃的知名作家。摩作协知道他们的分量,特地安排代表团一行与当地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们广泛接触,深入交流。

    10月15日下午,中国作家代表团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摩洛哥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阿拉姆来到机舱门口迎接。摩大法官、作家玛依勒·艾因亲自开车陪同代表团参观国王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并在其别墅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摩社会名流近百人出席。艾因在致辞中饱含深情地说,中华文明深深地吸引了他,能在家中款待中国作家朋友、举办两国文学对话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除了摩首都拉巴特,代表团又先后访问了非斯、梅克内斯、马拉喀什。踏访名胜古迹、考察文化设施之外,还分别与上述三地的作家举行了4场文学研讨会,探讨两国文学作品的互鉴、互译,图书的合作出版发行,以及通过作家间的交流,推动两国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广泛合作等事宜。

    有一个小插曲不得不提:在拜会参议长哈基姆前,匆匆从非斯赶回首都的代表团因临时出席一个欢迎酒会,前往参议院的活动被迫推迟了一个多小时。我们都担心参议长会不会因此取消会见,然而参议长不但照例在第一副议长、秘书长和当地知名作家、大学教授的陪同下会见了代表团,还备下午餐招待。哈基姆先生文质彬彬,其宽厚、谦逊之风,以及言谈话语中对文人的尊敬之情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摩洛哥的日子里,当地人民的热情、真挚时刻感动着代表团成员,代表团也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宣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建设成就,特别是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耐心解答摩洛哥朋友提出的各种问题。短短的5天访问,代表团马不停蹄,驱车1000多公里,走访了5座城市,出席了12场活动,会见了100多位当地作家、诗人、官员。中国作家坦诚相待的作风赢得了摩洛哥同行的尊敬。

    双方作家通过广泛接触增进了了解,奠定了合作的基础。摩洛哥传媒、出版界翘楚巴拉迪在卡萨布兰卡会见代表团时提出,愿与中国作协合作出版中国文学作品,在阿拉伯世界发行,并希望双方尽快进行实质性谈判。

    作为访问成果,中国作家代表团与摩洛哥作协签署了联合宣言,除对访问进行回顾总结外,宣言强调双方文化界人士、作家应更加团结协作,对抗极端思想,加强文明对话。

    10月20日,代表团临行前,阿拉姆以摩洛哥作协的名义向即将召开的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发出贺信,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邀请中国作协派团出席即将召开的摩洛哥作协全国代表大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