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草
日前,某省一次关于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调研得出的数据颇令人深思:该省群众文化工作者总数也就2000多人,而全省总人口约6000万,如此算来,1名群文工作者将服务近30000人口。经了解,相邻几个省份的情况亦大致如此。
群文工作的目标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充分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然而工作人员人数的严重不足,确实让群文工作的开展显得力不从心。
1∶30000,出路何在?笔者建议,首先需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解决群文工作者人员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和践行创新,各群文单位需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名人、能人,切合实际地开展工作。比如,湖北省十堰市群众艺术馆就聘任基层群众文艺爱好者、老百姓心目中的“文艺热心人”为文艺辅导员,进行全面培训后成为群艺馆的编外人员;又如,深圳市群众艺术馆早些年采取的“文化钟点工”模式,也是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能人来解决群文工作者人数不足、工作不好开展的难题。
此外,群文工作者自身也需转变思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群文工作者不是专业创作人员,其职责是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换言之,群文工作者更应该是一名群众文化工作的培训师和组织者。当我们开动脑筋、用活政策,使每名群文工作者都成为一个重要支点时,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就会真正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