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苛
是马头琴的琴声拉开了大幕,那委婉的乐音像一股清泉水浸透心田。关于马头琴的传说故事很多,今天她咏叹的是自己诞生的一曲悲歌。
第一幕开局的草原就很美。一群洁白的少女,用手把草擎在头顶上,这样她们的手就无法跳“云手”“抖肩”等蒙古族舞蹈动作,但那跳跃的节奏,活泼的形态都在头顶的草上显现。这片草原,忽聚忽散,笑眯眯的,欢心跳跃的,是一片甜蜜的草原啊。是她引来了牧民苏和,也是她藏匿着最美的白马,而美丽凄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草原上。
紧接着苏和和他的好友们嬉戏打闹的场面也引人入胜:酒壶在空中飞来飞去,小伙子们就像几只鹰在扑翅抖羽,在嬉戏中展现性格,在打闹中更加亲密。
全剧有5段双人舞,即“相识”“相恋”“热恋”“垂死的爱”和“虚幻纯真的爱”。5段双人舞贯穿全剧,成为舞剧的结构连接线。有意味的是双人舞动作发挥的竟是马鞭,马鞭是策马、打马用的,可是白马却把马鞭梢衔在嘴里,情景就有了180度的转变——马鞭不再是策马、打马,而是爱的交流,真情的传递。
爱情渐进,由相识到相恋到热恋——编导为什么把爱情发展的热恋安排在大勒勒车上呢?草原上的大勒勒车是动荡颠簸的,在危急时刻,车上的双人舞要保持平衡,要加大力度,两人的动作关系就要更亲密,爱得更加热烈,编导是要把金子在火中炼啊。
王爷是凶狠的,黑马也是强大的,他们以各种残暴的手段加害这对恋人。最后白马为保护苏和牺牲了生命,是王爷毒辣的手撕碎了这纯情、甜蜜的爱情。
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白色,舞剧展现的是白黑之争,却也有红色,那是护送白马英灵一路点亮的红色圣灯,这就更增添了生死离别之情。草原不会忘记这个美丽凄惨的故事,当舞剧结束时,草原再次出现,她还是那样的纯洁,几条长长的琴弦在传动……继而,千百个牧童拉着马头琴的画面徐徐呈现。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创作表演蒙古族舞剧《永远的马头琴》有着优秀的传统。舞剧扮演白马的演员,演得很灵动。扮演苏和的演员演得很帅气。可贵的是男女群舞演员都带来草原的清香,很有朝气。
《永远的马头琴》是教学科研项目,是教学、创作与深入生活学习结合的艺术实践。总导演曾带领全体创作人员到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大草、锡林郭勒盟去深入生活、学习和创作。《永远的马头琴》演出精彩、生动、感人,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