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11月11日下午,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一楼报告厅内,山东省济南市各乡镇、街道的百余位文化站长正认真聆听一场有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专题讲座。坐在台下的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吴超认真地做着笔记,“这样的机会对我们而言可不是每年都有的。”吴超的话,反映了参训站长的心声。很多文化站长对记者表示,几天的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自身收获非常大,对今后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安排有针对性
为尽快提高山东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山东省文化厅联合山东大学,于今年5月启动了全省文化站长轮训工作。按照计划,山东省文化厅将利用3年时间,把全省1826个乡镇(街道)的文化站长轮训一遍。山东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刘显世介绍,轮训侧重开设对基层文化工作有指导价值的课程,尤其是结合当前热点,让文化站长熟知文化政策,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每期文化站长培训中,山东省文化厅均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非遗保护等专题课程,并预留互动环节,鼓励学员与授课专家进行现场互动。济南百位文化站长在山东大学培训期间,先后聆听了多场专题讲座,包括“‘十三五’时期山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如何做好乡镇(街道)文化志愿服务”“文化产业如何打造特色优势”等。
平阴县东阿镇文化站站长王化琦说,授课老师都是专家教授,对当前农村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做了通俗易懂的讲解。通过学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遗的挖掘与保护、群文活动的策划创意等,使我们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理论支撑,开阔了眼界。最主要的是让自己意识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因地制宜,为百姓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顾卫平表示,培训课程让自己充分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抑或是基层图书室的利用问题,我们都需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整合各方资源来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
关键是认识的改变
文化站长是与群众打交道最频繁的文化干部,也被称为文化战线的“末梢神经”。他们对文化工作的态度和认知,关系着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得好与坏。这也是此次培训的方向之一。
商河县玉皇庙镇文化站站长孙京亮说,通过这次学习,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目前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文化站长做的工作太多了。乡村儒学如何开展?农村文化大院怎么充分利用?怎样传承和弘扬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如今很多乡镇重经济轻文化,我们文化站长应该多将自己的想法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各级领导支持。
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办事处文化站站长张小培表示,荷花路街道办事处与其他街道类似,也存在图书室书籍更新不及时、缺乏专业文化骨干、文化工作经费少等问题。通过培训,自己将根据街道存在的问题,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投入,我们下一步拟注重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使之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补充。
“几天的培训,关键在于认识的改变。”刘显世说,通过培训,近几年,国家和省级出台了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文件。培训主要目的在于让文化站长了解这些政策,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为今后工作明确方向
到山东大学参加培训,济南的很多文化站长都是带着问题而来。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或多或少找到了解决当地问题的办法。
长清区归德镇文化站站长马元花重点关注了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问题。她说,如今有的村居对文化中心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全,尤其是文化广场建设的资源整合不到位。通过这次培训,马元花已经有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回去后我得找领导汇报,提议建议协调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确保文化服务供给与民众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党员教育、科学普及等职能,让综合文化中心真正成为吸引民众的好去处。”
商河县孙集镇的鼓子秧歌近年来广受当地群众欢迎。孙集镇文化站站长赵全冉说,以文化人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目标。“通过几天的理论学习,我们可以在今后工作中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群文活动的策划组织,突出我们鼓子秧歌的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等平台,加大对鼓子秧歌队伍的培训力度,组织舞蹈大赛,打造自己的文化活动品牌。”
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说,乡镇文化站长是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黏合剂。山东通过培训的方式,提升文化站长各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最终目的是推动基层文化工作更规范的开展,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