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评论
  标题导航
山西明确历代长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文化青岛建设创新发展行动纲要发布
埃及马林巴音乐会在京上演
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揭晓
吉林动画学院打造“双创”互联网平台
北戏师生长安大戏院亮绝活儿
图片新闻
全国群众文化、图书、博物论文集(第19卷)全国群文系统文艺作品选集(第9卷)征稿启事
共享古诗词之美




 中国文化报 >  2016-11-21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古诗词之美
——2016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古诗词大赛侧记

    2016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古诗词大赛现场陆志俊 摄

    黄艺芹  本报记者  洪伟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1月6日,中华古诗词大赛颁奖及展演在上海嘉定区图书馆举行。一首由50名嘉定区实验小学学生带来的《诗经·关雎》吟诵,拉开了本次展演的序幕。当天,剧场内早早坐满了来自上海各区的古诗词爱好者,一台集答、诵、演、写等多样形式的古诗词展演,将观众带入融诗、画、乐于一体的中华经典古诗词世界。

    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古诗词大赛由上海市嘉定区、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群艺馆等单位协办。大赛以经典中华古诗词为竞赛内容,分为知识竞答、经典诵读、新作征集、舞台演绎4个板块,最终评选出百名“中华古诗词高手”(每个板块各25名)。大赛自今年4月30日启动以来,共吸引6万余人参与。其中,通过《新民晚报》“侬好上海”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中华古诗词原力觉醒”答题闯关游戏,吸引参与者突破4万人。

    来自嘉定区的马振是一位汽车发动机测试工程师,也是本届古诗词大赛知识竞答板块的冠军。初闻竞赛结果,不少人对这位典型“理工男”的夺冠感到意外。马振的妻子刘青从小喜爱研读唐诗宋词,平日也总喜欢买古诗词书籍来读。受妻子影响,诗词之美逐渐吸引了马振。马振表示:“学习经典古诗词,能让人静心,提升文化素养,这个无关乎文理。”

    举家一起学习诗词的现象如今在上海并不鲜见。近年来,随着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大力推广,沪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氛围愈来愈浓,这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上海人”。6岁的李泊廷是本届大赛百强选手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在大赛诵读板块,李泊廷以出色的表现赢得评委称赞。李泊廷的妈妈介绍,2015年全家从西安迁来上海,初来申城便被这座城市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所感染,于是为孩子报名参加了国学班,开始背诵古诗词。

    展演当天,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朗诵、古筝演奏、书法演绎和手语表演的方式,将诗词中的浩荡江流以及诗人所表达的豪放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实际上,台上4位表演者有的视力微弱,有的双耳失聪,还有肢体残疾者。“这些困难没有阻碍我们喜爱和享受古诗词之美。”表演者莫易钦说,从开始对古诗词的懵懵懂懂到惊讶于诗词字句的精辟蕴意,再到与朋友一同研读古诗词,诗词品读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海嘉定区图书馆副馆长黄莺表示,本次大赛多样化的赛事活动设置,吸引广大古诗词爱好者参与,而每一个不同的板块,也让市民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上海市群艺馆活动部主任吴榕美欣喜地说:“每一次举办这样的大赛,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其自身魅力,让更多人走进来、传下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